汾西庙会大致是山西省集祭祀、歌舞、民俗活动于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以汉族农耕文化及民俗信仰文化为主,每个庙会都突出了人们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比如,明姜庙会是以麦收为主题,提供夏收所需用具而取名“杈耙会”;六门村二月二的骡马会,会上以交换牛、马、骡子牲畜为主,以备春耕,为主要贸易交流活动;还有北羊打春牛、祭社神等形式的庙会活动,民俗信仰为庆典、祭祀、求子祈福、还愿等。
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盛会,“二月二”庙会,地点在六门村,位于县城西门外约一里许,紧靠汾河,也是河西、河东交通连接处,那时河床较宽无法建桥,人们在此设一渡口,取名为大槐树渡口。河滩上有数平方里的[1] 柳树林,林中有二处庙观,一为河神庙,二为菩萨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河东、河西的人们在此地进行牲畜贸易,为春耕准备,因是在河边,河滩较为宽阔,牲畜也可存放,渐渐成为人们交换牲畜的地方,久而久之,人们依据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形成了骡马大会,会期五天,届时庙会主要是牲畜交换买卖,从而也产生了牲口牙子的行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