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榕江北岸的旧城区,从汕头西堤码头到外马路口的1公里路,云集着大量建于20世纪初期的建筑,这就是汕头老城。马路边避雨的“骑楼”、鳞次栉比的老字号商铺、略显芜杂的街道斑驳,以及门窗附近古朴的装饰花纹,都无不透露着汕头老城独特的历史风情。
这段区域的氛围和建筑风格,可以说是汕头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中游人也可窥见汕头作为中国南方一个通商口岸,在近代两百年来的贸易往来密切和频繁的程度,称得上是一处颇为耐人寻味的地方。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的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小公园是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竖有“万福来朝”碑。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亭,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1969年园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种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重建“中山纪念亭”。
百货大楼。南生贸易公司,华侨集资创办的百货公司。1932年由梅县籍华侨李柏桓、李耀宗、李远波、李镜泉、李视棠等人集资50万大洋,在汕头市区小公园建成7层高的营业大楼。第1—2层经营苏广洋杂百货,第3—4层为中央酒楼,第5—7层为中央旅社。员工达300多人,曾兴盛一时,但因管理不善,开业仅10个月便宣告倒闭。1935年,经理李柏桓将南生承赔给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堂弟李海烈,留下中央旅社自己经营。李海烈重新组合同乡李锦元、李洪、李镜泉等10人为股东,整顿经营管理,生意日旺,成为当时汕头市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汕头沦陷前夕,南生公司将大件货物运往梅县,留下部分商品,由李海烈之弟李福祥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南生公司调整股东,扩大资金,充实营业,生意又兴隆起来。1956年与汕头市国营百货公司合营,改名为百货大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