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宫灯为藁城特产,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明代藁城县屯头村李师傅手工制作的纱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遐迩闻名,州府县署、豪门富户多有悬挂。及至清代,乾隆皇帝南巡,目见其灯,喜其工艺精湛,遂命侍从精选数盏,悬挂宫藁城传统工艺纸雕宫灯。宫灯因此得名,生意愈发兴隆,其艺传世而不绝。藁城宫灯产业发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发展黄金期,并逐步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藁城“纸雕工艺宫灯”于2005年,藁城宫灯新产品——纸雕宫灯被省政府指定为对外交流礼品,并在石家庄国际贸易洽谈会上获金奖。2006年在中国北方旅游产品闻名交易会上再获金奖。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播放宫灯专题片和新闻,《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等报刊不断发表推介文章。2009年11月25日被上海世博会授权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并且“2010上海世博”藁城纸雕工艺宫灯拼图上海世博组委会还决定采用藁城宫灯装点中国元素馆。
藁城宫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经过藁城民众不断创新改进,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流传到全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藁城宫灯式样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其尤以红纱灯最为出名,具有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的特点。[3]过去逢年过节,全国各地豪门大户纷纷前来购买,为了带回家张灯结彩,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传统的宫灯多燃蜡照明,为防风,用水胶刷过的纱布当罩,上面绘制各式各样图案,各含不同寓意,各有不同功用。
藁城宫灯种类很多,有一团和气灯、哈哈二仙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凤祥灯、七才子路灯、八仙过海灯、九子登科灯、十面埋伏灯等。人们通过这些不同内容的灯笼,寄托心中的愿望。如家庭和睦多挂“一团和气灯”,家人出门在外的就挂一盏“四季平安灯”,家里有学生的可以挂“九子登科灯”等等。
目前,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已经建成一个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宫灯博物馆,将宫灯作为一项文化产业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外贸、展览为一体的宫灯产业生产集团。现在,藁城宫灯年产量高达1000万对,产量年产值超过了1.5亿元,占到了全国总产的80%,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客户聚集到藁城市,将藁城市宫灯带到了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挂到了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