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七样羹

家乡区县: 汕头市龙湖区

      每年正月初七,潮汕各地乡村,举凡旅居异地的游子,归国探亲观光的海内外侨胞,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与亲人共同品尝清醇可口的“七样羹”,叙乡情,谈发展,醉倒在浓浓的乡情之中。

简介

     七样羹又称“七样菜”、“七宝羹”或“七种粥”,是闽南地区春节时独具特色的一种饮食风俗。

     “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蓝)

由来

      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胜节”。[1]

特色食俗

      “七样羹”是潮汕地区一体化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七样羹”即由7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一锅吃,作为潮汕地区民间食俗,由来己久。相传,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贬江南。正月初七这天,他来到榕江边一个偏僻荒野,顿觉头晕眼花,饥饿难忍,只好就地采摘了几样野菜,煮成杂菜汤聊以充饥,刚吃完,顿觉眼睛明亮,浑身有了力气,后来该官员复职高升,忆起当年在江南尝过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种,于是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务必随便取七样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样羹”而食。

      时人争相仿效,食“七样羹”,以其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祈望,陈陈相因,“七样羹”食俗沿袭至今。“七样羹”食俗饶有情趣。首先,在蔬菜品种的选取上,要能寓意吉祥如意,事业兴旺发达的,例如:“大菜”(即芥菜,寓意吉祥,事业兴旺,家人健康平安;“春菜”寓意春风得意;“厚合菜”寓意做事合人,希望得到贵人的提携栽培;“菲菜”寓意仕途发达……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七样羹”煮法十分随便,各种蔬菜取适量,生菜落锅,热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汤的“七样羹”。

      年春节刚过,潮汕各地乡村,举凡旅居异地的游子,归国探亲观光的海内外侨胞,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与亲人共同品尝清醇可口的“七样羹”,叙乡情,谈发展,醉倒在浓浓的乡情之中。

      农历初七为人日节。当天早上,妇女就会采集菠菜、芹菜、茴香、蒜、葱、韭菜、芥菜、白菜等七样菜共煮而食,这叫“七样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以七样菜为羹”。客家地区对“七样菜”的叫法不一。粤东地区称“七样菜”,福建宁化、江西石城等县称“七样羹”,江西宁都县则叫“七宝羹”。而且其菜的品种不一,有的是指蒜、芹、葱、韭、鱼、肉、米米果;有的指蒜、芹、葱、韭、肉丸、芫荽、芥;还有说“七样菜”应该是指芥、芹、蒜、菠、菖、葱。“七样菜”虽然品种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以其谐音图吉利、平安。芹菜喻示人勤劳,葱使人聪明,蒜使人精于打算,韭菜使人幸福长久,鱼比喻年年有余。

传统“七样羹”烹出新花样

      据了解,这道传统的普通菜式仍被现代人视为佳肴。三代同堂的张女士一家每年都会煮一锅“七样羹”,全家老少都喜欢吃。谈起这道菜的烹调,她如数家珍。她说,“七样羹”可分甜、咸两味烹制。选用的蔬菜包括百合、芥蓝、芫荽、芥菜、春菜、大蒜和芹菜。咸的做法是熬好排骨汤,然后将7种菜放进排骨汤里煮成一锅浓浓的羹,还可在羹里加入香菇、虾米或鱿鱼丝等调味品,使羹汤更香醇。至于甜的做法,则将青菜用油爆炒,然后下糖调味,这种做法简单,吃起来爽口。张女士对这道菜特别有感情,她说,现在上了年纪,多吃点青菜,容易消化,肠胃也通畅。

      据上一辈人说,过去做“七样羹”没这么讲究,只是将七样蔬菜一起用清水煮,吃时老人会说,新年发大财,百事合想,万事如意,而且一定要吃得干干净净,不能剩也不能倒掉,才不会把“福气”给倒掉。

酒楼随餐赠送“七样羹”

      为了迎合市民吃“七样羹”的习俗,汕头市一些酒肆食府在正月初七这天推出了随餐赠送“七样羹”的服务。据了解,酒楼的“七样羹”与家常“七样羹”又有所不同,一般会选用春菜、蒜、百合、大菜这四样主菜,因为这四样菜寓意好意头,其他的三样菜随客人搭配。厨师会用红萝卜、豆芽等点缀,增加美感。烹制时先用新鲜的鸡或排骨熬汤,取出肉渣滤出高汤,将七样青菜用开水稍微焯一下,再根据青菜煮熟的难易程度按次序下高汤里煲制,并加入少许的油和勾芡增加亮度和稠度,上桌时碧绿晶莹红白相间,十分鲜艳。由于“七样羹”是素菜,四样主菜又偏苦、辛、涩,但有了肉类高汤共炖,肉类的浓香和蔬菜的芬芳便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特别可口的味道。

吃“七样羹”始于晋时

      吃“七样羹”的历史从何时开始,它有什么内涵呢?汕头市美食协会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说,《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晋时,南人以七样菜为羹”,这是关于“七样羹”的最早记录。可见这种习俗是从中原地区传到潮汕的。而今历经千多年,“七样羹”的名字没有变动,而在中原这种习俗早已随时代的变迁而湮没了,惟独潮汕文化仍然固守着这久远的文明。张先生说,七样羹,其实就是蔬菜节,如果从人文意蕴的角度来探究,应当是缘于潮汕先民对春天、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恩。这种风俗代代相传,也可以看作是市民对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

蔡艺真(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