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和华文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学院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华文教育和华侨教育的认识,并从学校的战略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高度贯彻“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华文教育大发展的新局面。
历史沿革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前身是被归侨学生誉为 “侨生摇篮”的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简称“集美侨校”),而集美侨校的历史是与陈嘉庚的光辉名字和集美学村联系在一起的。
1953 年 6 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考虑到南洋各地华侨教育受种种限制,回国求学的侨生将会日益增多,陈嘉庚先生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在集美创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专收归国侨生,进行补习教育。 中央人民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拨专款委托他负责筹建工作,学校由中侨委(国务院侨办的前身)及地方政府领导,以中侨委为主。
1953 年 11 月,在福建省侨委、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文教局的领导下,成立“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筹备委员会”,进行建校筹备工作,并接收以前“国立福建航专”移交的校舍和教学设备。是年 12 月,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开始接待第一批归国侨生, 12 月下旬开始上课。 1954 年,在校学生 910 名,同年高考录取率高达 75% 。 1955 年和 1960 年高考录取率分别高达 80% 和 98% 。据统计,自 1954 年1 月正式开学至 1971 年 11 月被迫停办,集美侨校十几年间先后办了 354 个班,总计培养华侨学生 1
, 9432 人。1957 年,经中侨委同意,陈嘉庚先生倡办的“侨属子女补习学校”成立,并委托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负责兼办。 1957 年 8 月该校正式招生,首批录取 727 名侨属学生。 1960 年因为学校接受安置大批印尼归侨学生的任务,校舍不敷使用,侨属子女补习学校停办。中共中央重申党的侨务政策,国务院决定复办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和广州、集美两所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1978 年 6 月,福建省教育局、福建省侨办召开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复办工作会议。1978 年 9 月,厦门市成立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复办筹备领导小组。由于校舍被占用,暂借集美中学部分校舍使用。 1978 年 12 月开始复办招生。 1981 年 12 月,集美侨校搬回原校址。
1982 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专收华侨、华人子女来校学习汉语,设一年制汉语基础班和二年制汉语专修班。 此外,还承办海外学生夏令营、华文教师培训班等。从 1978 年复办至 1991 年,学校大学先修班招收华侨学生 951 人,侨属学生 1383 人,汉语班外籍生 419 人,
各种专修班、培训班 643 人,海外华文教师夏令营 272 人,合计 3862 人。连同“文革”前的校友总共 2 , 3294 人。
为了适应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办学层次, 1997 年 2 月,国务院侨办决定集美侨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成立华侨大学(集美)华文教育中心,归华侨大学领导。 1999 年,中心升格为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 2002 年更名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从此,学校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办学形式、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在校学生数以及教学、科研、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