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现代化古县之开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古县

家乡区县: 山西省古县

 2013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古县千方百计抓项目、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惠民生,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四化三县”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团结一心,奋勇争先,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1.4亿元,同比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817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179元,同比增长12.5%,全县整体经济形势稳中有进、稳中有为。

农业产业良性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提升。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达到5.87万吨,同比增产5%。继续坚持核桃“一业为主”,依托片区开发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核桃经济林建设3.3万亩、90余万株,县财政投入500万元进行了综合管护,核桃主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以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积极引导农户采取林药间作、林菜间作等模式,涌现出了南垣乡陈香村和北平镇贾寨村两个示范点。将连翘作为继核桃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产业加以培植,积极申请连翘中药材GAP认证工程,投资640万元发展连翘经济林3860亩。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财政贴息200万元予以扶持,1个县级和7个乡镇级农业示范园区得到巩固提升,石壁王滩农夫菜园、北平大田豆角等品牌在省内外打响。新建了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了1家省级、6家市级、4家县级示范合作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87个。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支持保障水平,选定24家规模企业开展“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支持24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实施机械深松整地2.1万亩、秸秆还田4.5万亩,完成土地开发项目6处、安全饮水工程14处;争取资金900万元,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煤焦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以华宝、涧河两大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煤焦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在重大产业项目、传统产业园区和创新发展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加快煤矿建设步伐,继续投资10亿元实施矿井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全年任务的115.6%。全年完成原煤产量514.4万吨,同比增长31.9%。加快推进焦化企业战略重组,全年生产焦炭217.2万吨,同比增长7.9%。切实促进项目“六位一体”统筹推进,利达甲醇项目运行良好,年产甲醇9万余吨,6万吨合成氨项目已经市经信委备案,基建工作全面铺开;国新正泰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进入试车阶段,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项目;华润新能源2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即将全面开工;佳盛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搁置多年的西山煤电古县2×35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这些项目的推进,为古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大。巩固旅游发展成果,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完善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档次,举办了第六届牡丹文化旅游节;伴森缘休闲度假中心基本完成建设,开始接待游客。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台、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县财政出资500万元免除了城乡居民的数字电视收视费。县乡村三级文化场馆坚持免费开放、零门槛进入,启动了县中心体育场建设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活动30余次。其他科技文化事业统筹推进,续编《古县志》完成评审,“凌云佛教音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2项,申请专利30件,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坚实。进一步加快“大县城”建设,文昌新区道路工程主体完工,城市建设实现扩容提质;城市园林绿化升级提档,古县县城成为临汾市唯一被国家住建部命名的“国家园林县城”;全面实施城乡环境清洁工程和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工作,全县环境卫生面貌和生态建设得到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12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建设任务全部完成,连片示范区进一步巩固。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南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实施城乡环境清洁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围绕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造林1.01万亩;投入400余万元,成立县森林消防专业大队,全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村级幼儿园改扩建、乡村清洁工程、行政村街道亮化等省定“五件实事”均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民生民本持续改善,社会事业水平有效提升。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城镇寄宿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725万元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以及6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财政出资170万元重奖教育功臣。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县医院迁址新建工程基本完工,投资105万元实施了35个村级卫生室提升工程;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充实了基层医护力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国务院医改办评估。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财政出资280万元,使新农合四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均提高了5%,其他保障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11%,提高1个百分点;发放低保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抚恤金、农村70岁以上老人健康补贴、农村卸职干部和因公致残人员生活补助金等共计2385.64万元,受益群众达1.3万余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300套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500口人特困群众易地搬迁主体工程已竣工;建成两期1.4万平方米廉租房,完成入住120户,其余总计646套各类城市保障性住房正在加紧建设。县政府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落到实处,人民群众共享到公共财政阳光。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指导(服务)中心初步建成。全县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工矿商贸领域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全县总体呈现增长稳定、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段启凡(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