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汉,男,1954年6月生,汕头澄海人,汉族,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大专(汕头市委党校党政干部大专班)。现任汕头市人大副主任。
1971年9月后,澄海县东里镇小学教师;
1972年7月后,东里居委会治安文书;
1973年2月后,澄海县东里镇党委办公室交通员、资料员;
1981年1月后,澄海县政府办公室资料员(1983.09-1985.12在汕头市委党校党政干部大专班学习);
1986年2月后,任澄海县政府办公室资料组组长;
1987年4月后,任澄海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1987年7月后,任澄海县莲上镇党委书记;
1991年10月后,任澄海县建委主任;
1993年3月后,任澄海县(市)副县(市)长,1995年8月兼任澄城镇党委书记;
1995年10月后,任澄海市委常委兼澄城镇党委书记;
1996年2月后,任南澳县委副书记,同年3月任县长;
2001年6月后,任汕头市建设局党组书记,同年7月任局长;
2006年5月后,任汕头市澄海区委书记,同年11月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年2月后,任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省十次党代会代表,八届市委候补委员,九、十届市委委员。
据《汕头日报》报道,中共汕头市澄海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郑家汉同志为澄海区委书记。
2006年10月30日
澄海区委书记郑家汉谈创建好班子的思路与举措
“汕头市委在全市开展的创建好班子活动,其基本标准是‘四个好’,即团结和谐、自身建设好,开拓创新、发展业绩好,廉洁务实、作风形象好,执政为民、群众评价好,这和澄海当前正在学习弘扬的余锡渠精神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将以学习弘扬余锡渠精神为载体,扎实推进好班子创建工作。”近日,澄海区委书记郑家汉就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的思路与举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郑家汉说,市委提出创建好班子活动是十分及时、必要的,这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加快汕头发展的组织保证。谈起澄海的老县长余锡渠,郑家汉感慨地说,他不仅是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更是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他留给澄海人民的不仅有物质上的财富,更有精神上的财富,他身上所具备的勤政为民、联系群众、身先士卒、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勤奋好学等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党员干部所应该具备的。近段时间来,全区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召开余锡渠精神专题学习会、研讨会,宣讲团巡回宣讲,举办模范事迹展览、演讲比赛等,在全区兴起一个学习弘扬余锡渠精神、创建好班子活动的热潮。
联系澄海当前的实际,郑家汉提出,澄海区创建好班子有几个关键,首先是要抓稳定,促和谐。落实维稳第一责任,抓紧解决好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协调处理好群众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其次是要努力加快发展,围绕市委关于“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增强发展后劲,下功夫抓好“八个一批”,包括千方百计解决一批土地,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推动一批项目上档次;促成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盘活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培育一批种养基地和重点品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开展清理整顿经济户口,规范一批规模以下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一批小规模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促进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郑家汉也提出要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高度关注民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尽快实施国道324线和金鸿公路收费站整合、易地重建工作。完成“一八”排渠整治工作,彻底解决城区内涝积水问题。抓好凤翔路拓宽改造工作,解决城区交通拥挤问题。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缓解农民因病致贫问题;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改造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强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快推进全区教育资源和布局调整,支持澄中、苏北、华侨、实验等4所重点示范高中的扩建,做好新区学校的规划建设和城南小学扩建,解决小学大班额问题;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特别是落实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投入。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推进农村“五改”工程,改善农村生产,人居和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生活保障体系。
最后,郑家汉表示,澄海区委、区政府将把创建好班子的活动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中,造就一批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余锡渠”式的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