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的骄傲——郑炳旭

家乡区县: 汕头市龙湖区

郑炳旭 ,1959年11月出生,广东省潮阳县人。博士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爆破工程师,我国著名爆破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地下采煤专业(现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分配在广东省煤炭工业研究所工作,开始从事城市控制爆破技术工作。1985年在广州成立了宏大爆破公司,任广东省煤炭工业研究所宏大爆破公司总经理。荣膺“2007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2001年他主持了有“中国第一爆”之称的广州体育馆拆除爆破工程,央视连续15天进行跟踪报道。从此被誉为“爆破大王”。2001年中央电视台 “东方之子”以爆破专家郑炳旭为题介绍了他从事工程爆破的事迹。他对于当代定向爆破的贡献亦被写入2006年美国三个州的中学教科书。他曾负责“亚洲第一爆”———宁波镇海电厂摩天烟囱定向爆破两项工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烟囱折叠爆破拆除法的学者;他是中国爆破界第一本专著《城镇石方控制爆破》的作者。
考大学
郑炳旭出生于汕头市一个农民家庭。谈到在乡下的经历,郑炳旭说,因为家里穷,十七八岁长身体时才有一年吃一次炖鸡的机会。这还是那个年代潮汕人最补身体的一种方式。未上大学前,他除了上工出勤以外,也摆过摊,卖水果、香烟,还卖过鱼。鸡蛋是卖五分钱一个,赚的钱是以分来计算的。上高中时,每天一大早去渔民那里进鱼,再赶到集市上去卖。卖水果是他赚钱最多的时候,每天能赚两块,他就很开心了。
他说,那时潮汕地区的农村小孩出路就是上学、做生意。他觉得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所以恢复高考后,他参加了考试。1980年,郑炳旭终于如愿以偿步入河南焦作矿业学院,学地下采煤专业。
“农村出来的小孩想得都很简单,只要能上大学就行,管它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在校4年,我是拼了命地读书……”郑炳旭实话实说。成绩优异的他连年获得奖学金。
嗅到商机
大学毕业后,郑炳旭被分配到广东省煤炭设计院工作。进单位不久,他就被派到中国科技大学参加由煤炭工业部组织的为期3个月的“现代爆破技术培训班”。这是郑炳旭人生的一大转折。
当时恰巧中科大要拆除一幢旧楼,运用的正好又是在那个年代还不多见的“爆破拆除法”,于是校方请来爆破专家结合实例讲学。神奇新鲜的爆破技术一下子激发了郑炳旭的兴趣,他天天乐此不疲地跟着老师“泡”在工地里。回到广州后,郑炳旭与另两名同事一起申请成立一个课题小组,专攻“城市控制爆破推广运用技术”。1985年,年仅26岁的他在此课题组基础上成立了宏大爆破工程公司。
谈到城市建筑“爆破”商机的挖掘,他说:“建国后国内城市里几乎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它的使用期限不过是几十年,期限到就要拆,拆建筑物用爆破的方法是最佳途径,这一市场的空间肯定非常大。”果然经过多年的发展,郑炳旭的宏大爆破工程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爆破公司。
访问
“有这么一个人,他能把高山炸平!———这不稀奇,稀奇的是炸掉的山石刚好填入海湾中变成一个码头;

他能把高100多米的烟囱炸掉!———这还是不稀奇,稀奇的是他能让烟囱折成三段平稳倒下……

他开玩笑地说,像我这号人美国是不会让我入境的。

这个人,就是潮南陇田人郑炳旭,广东宏大爆破公司董事总经理。”

20年来成功爆破逾千次,其中广州体育馆爆破被誉为“中国第一爆”;在潮汕家乡爆破不下20次

“五、四、三、二、一……起爆!”随着数声爆炸巨响,建筑总面积达43000平方米的广州体育馆颓然瓦解,而周边距离不到10米的玻璃幕墙却安然无恙,无一被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和飞石震毁、打碎!发生于2001年5月18日的这宗爆破,共开了8000多个炮眼,使用炸药486公斤,以其规模之大、难度之高被称为“中国第一爆”,此般复杂的工程竟被如此精雕细刻完成,见者无不咋舌称奇。当时指挥这项的工程的就是一位汕头人———广州宏大爆破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郑炳旭。

蔡艺真(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