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新平堡”边城古堡打响“文化战”

家乡区县: 山西省天镇县

                             山西天镇“新平堡”边城古堡打响“文化战”

    深秋之际,层林尽染,记者来到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自治区)交界处的天镇县新平堡镇,不但切身体验了边塞风光的冲击力,还亲历了一场文化战役。两千年的文字可考历史,比比皆是的文物古迹,该镇以其雄浑而厚重的历史积淀,入列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面对机遇与挑战,天镇县委、县政府按照“绿色发展,奋力崛起”的思路,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名镇、商贸重镇、文化强镇、产业新镇”这一中心,以新平堡区域景观为载体,以边塞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为抓手,以建设旅游名镇为目标,打响一场“以虚带实、无中生有”的文化战役。
外围战:人力、物力、财力全面集结

      新平堡紧扼晋北战略要冲,战国立郡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此建有大规模军事设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军事防御体系的特色景观。边塞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共同创造了崇礼、尊教、尚武、重贸的人文资源和耀眼夺目而又独特的边塞文化。山西省委宣传部把新平堡定为边塞旅游文化园区。该县成立了以县长解廷师为组长,由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旅游局等二十多个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的边塞文化产业园区领导组,举全县之力为园区建设打好外围基础。今年以来,累计投资2086万元,重点推进了旅游道路建设、文化体育广场建设、新区建设、排水工程和洪水改道工程、采摘园区建设等十项基础建设工程,新修砂砾路8.5公里,建砂砾基础1200平方米,完成征地226亩,迁坟228座,开挖完成顶宽8米、深5米、底宽5米的洪水改道沟800米,打防护坝200米。新建冬暖棚130栋,新打和配套机井3眼,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1500米,铺设管灌2800米,新修水泥路0.5公里,硬化广场1500平方米,配套篮球架等健身器材10多种。新建农村文化站1所,农村书库8所,农村文化健身广场3处;在新平堡、八墩、大营盘等八个村组建了文艺表演队,配套了服装、表演器材等。人力、物力、财力三路大军的成功集结,使得外围战战势明朗,有效地夯实了园区基础,繁荣了乡村文化。

攻坚战:八个战略规划和七个局部战役

      为了打赢这场文化攻坚战,该县多次聘请国家、省、市的有关专家,对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行科学定位,编制和完善了《新平堡镇总体规划》《新平堡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新平堡旅游产业发展策划方案》《新平堡文化产业园区项目规划》等八个战略性规划。七大局部战役也已出炉,一是打造新平堡边塞风情文化产业中心。二是建设宣威楼边塞风景望区。将西马市的宣威楼、火药楼恢复原貌,设置长筒望远镜,建成边塞风景望台,大梁秀色、长城龙盘三省交界的风光可尽收眼底。三是建设桦门堡古军事体验旅游中心。修复桦门堡,设立弓箭射手体验区、古代攻城模拟战争体验区,开展古代军事模拟活动。四是开发保平堡影视基地。以保平堡为核心,依托周边长城及千亩草场和哨马营,形成电影、电视、文化创意等多层级产业链接的格局。五是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实物演说边塞文化的发展历程。六是建设平远堡军事诗韵乐楼休闲中心。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军事诗韵及传统文化内涵的娱乐休闲项目。七是构建外围服务配套区。

持久战:挖掘、保护、传承三路进军

      传承是这场战役的文化意义所在,为此该县对新平堡境内的文物古迹,以及柴家夭明代冷兵器作战技法、康字湾传说、西马市烟云、李世民与桦门堡传说和涉“堡”诗词等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保护。出版了“触摸新平”、“走近新平”等书籍,充实了新平堡文化旅游资源。并组织了10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召开了首届 “中国长城论坛”,聘请中央八台、大同台等电视台制作了 《中国千年古镇——新平堡》《古堡新平》等电视节目,打响边塞文化的知名度。该镇每年农历五月十八举办的传统庙会,是融合物贸交流、餐饮娱乐、民俗活动、观光旅游的多层次活动,已成为游客全面了解边塞文化的良好载体。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相辅相成、传统习俗和时尚元素的和谐相处,新平堡被誉为“一座活的古堡”,2008年该镇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旅游文化名镇,200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被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被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旅游特色名镇;同时2011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期间 20个省级重点示范镇之一。

 

冯艳霞(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