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仔狮即是军狮,系海陆丰地区的狮中之王!
陆丰青塘人,全部都是明代碣石卫军人的后裔,衍成了一个“尚武”的汉族群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舞狮和武术。
舞狮源于军傩。傩是中华民族特有一种古老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作为出征祭曲、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仪式。史书载:“当草莽开辟之后,多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舞狮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
海陆丰舞狮有多种,其来源不一,其中青塘村青面白额的“盖仔狮”历史最长,被尊为老大。据考,“盖仔狮”即源于明代军狮,百年来一直在青塘村流传。因头部状似锅盖而名。具有目大口阔鼻子短等面部特征。眉宇间写有“王”字,额头中间饰有八卦。被尊为老大的“盖仔狮”享有特殊的地位,海陆丰有“青面白额,狮班免掠”之俚句流传。“免掠”意谓“不用比”,指其武艺高强,地位崇高。譬如,不论哪个村若有盖仔狮在表演,其它狮类是不敢进村的,只等“老大”表演结束离开方敢进村。反之,其它狮类在一个村里表演,如果“老大”突然闯进,只有自觉中止表演,选择离开。其它种类的狮班与之相遇,要偃旗息鼓,乖乖地站在旁边让道等候“老大”的通过,有的干脆改道避之,颇有惹不起而躲避的意味。
海陆丰的舞狮表演分二部分进行,上半场“行狮”,进行狮舞表演,下半场“打拳”,即武术表演。青塘人称舞狮为“打狮”,打者,武也,由此可见青塘人对武术的重视。下半场的表演有单人打拳、双人对打、三人混打,还有“软跤”即似体操杂技表演。也有单人棍术、双人对打棍术及多人混打棍术表演,场面异常激烈、逼真(惊险),最后还有矛、盾、铁尺混打表演。
舞狮是青塘人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象征,也是青塘人文化娱乐的主要内容。在青塘众多村寨里,不论大小都有舞狮班,大的自然村多达六、七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