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带你游历古城阆中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古城阆中,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素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并且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

阆中古城城区虽然并不大,但第一次来的朋友们可能还是会不知东南西北,或者根本不清楚有什么看的,有什么玩的,有什么值得深深品位的、、、、、、况且,现如今,商业化加重的阆中可能会让游客不明阆中真正的韵味所在,所以,作为阆中人的我就为大家拼了一张图,带你们大概的了解一下所谓的阆中古城。

首先,古城的“大门”当然是状元坊。现在的状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门,高20多米,宽10多米,是为了纪念古阆州的4位科举状元而建。所以两侧的横梁上有四位状元的金色名字,分别是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考中状元的人自然是一时风光,但能够成为千古美谈的状元却不多,而唐朝状元尹枢的中魁趣事却足以流传千古。据记载,唐德宗贞元七年,礼部侍郎杜黄裳接受命令,任主考官,但杜黄裳是第一次任主考官,但怎样选准高才,却心中无数,待到诗、赋、策论三场考完,杜黄裳便对参加应考的五百多位举子说:“皇上命我主持礼部考试,为国选拔栋梁之才,各位均是饱学之人,但进士名额只有三十个,谁该中选,实在难以取舍,你们当中谁愿意来帮我写一下评语,评定录取名单.”众参加考试的举子面面相觑,无人敢上。这时七十多岁的尹枢便自告奋勇地说:“尹枢不才,但敢一试。”杜黄裳一看,是个老头,比自己还大,便客气的让手下给尹枢准备好纸笔,尹枢也不含糊,边看边写评语,而每评论完一人,即当场大声读出来,众举子均赞叹他评得公正、精准,无不心悦诚服尹枢很快就取了二十九名进士,将名单递给杜黄裳,杜黄裳一看这名单只有二十九人,榜眼探花都有了,独缺状元,便问道:“老举人,你看这状元何人可做呢?”尹枢再一次语出惊人,说:“这状元嘛,非老夫不可!”杜黄裳非常惊奇,环视其他举子,见有人点头,有人不动声色,但就是无人表示反对的意思,他也就心中有底了,便对尹枢说“那你自己把你的名字写在状元一栏吧”。于是尹枢就成了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经主司同意的自放状元,也是年纪最大的状元。在尹枢自放状元22年后,他的弟弟尹极也中了状元,尹枢、尹极兄弟二人时称“梧桐双凤”。

 

其次有两个选择,一是沿着状元坊去看风水楼——中天楼。它位于阆中古城的中心地带是武廟街、西街、北街和双栅子街的交汇处,从远处就能夠看见它,而且也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相通的过街楼,所以又称为(四牌楼)。中天楼最初建于唐朝,后来经过战火的摧残也重建了好几次。不论从哪一個方向看中天楼都觉得非常的壮观。中天楼的建筑特色四柱擎天,三重檐,盔式攒尖顶,素筒瓦大屋蓋建築,位于古城的中心應(天心十道),为典型的风水标志建筑。所謂的天心十道是風水學上的术语,天心是指陰陽宅明堂的中心天心十道是风水家为确定方位,以前后左右四面之山交叉为基础而在明堂中心划出的十字,亦简称十道。

二是去学道街的贡院,了解科举文化。"贡院"又叫“考棚”,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为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就是在贡院里召开的。目前,已在阆中贡院里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之后,你当然得去一下曾经古城的最高建筑——华光楼。华光楼,又名镇江楼,位于上华街和下华街之间,紧靠嘉陵江岸,正对南岸南津关,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此楼建在唐滕王元婴所建南楼的旧址上,故明以前仍称南楼,清代以来称华光楼。华光楼也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全盖以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重脊套人、兽、邸吻,正脊为珠宝形叠顶,高达3米。各层装以花隔门交有回廓周匝,楼层内有“阆范十二楼”缩影和名人书画。登览古城风光,美不胜收。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可知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底石台基南北向起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过,石供门上刻有当年红军标语。底楼侧门上有郭沫若题写的“独秀三巴”四个金字的横匾一道,上、下华街和华光楼内外,昔日为阆中闹市区,金玉麟《夜登华楼》诗写道:“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这是当时一带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古城的汉恒侯祠是你不可不去的一处景点。汉恒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西街。《三国志》中记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关羽被害之后,张飞在阆中准备挂孝伐吴,因其中有二将士心怀不满,密谋杀害了张飞。张飞遗体葬于阆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黄沙土垒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椭圆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墓地绿树成荫,碧草铺地。这里有我们一直敬重和爱戴的张飞的生平,以及一个悲壮的故事。在阆中有这样的传说,据说张飞“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生的一副十分威猛的面容,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据说张、范二人早就新生不轨,一日,趁夜进入张飞帐中,想刺杀张飞,但见张飞睁着眼睛,由于忌惮张飞其高超的武艺不敢惊动张飞,便悄悄离开。等到出征前,借壮行灌醉张飞,等到张飞醉了,进入帐中,他二人便从张飞身后下手,砍掉张飞的头颅。本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但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在游览完这些之后,古城里的景点基本就没有了。但别以为古城就没有可看的了,古城最是美好与宁静的风景不是那些多么名气惊人景点,而正是那些莫名的小巷子。 古街巷实乃巴蜀古建筑的宝库。徜徉在古城中,那些纵横勾连的肥肥瘦瘦、长长短短,犹如长短句一般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点缀着沧桑之意的古树,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堪称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晚上,住一家阆中的古院,这院落融合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和谐相处,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叩开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双扉兽环木门,无论是哪家院子,那恬淡雅致的亭台楼榭,那几峰假山衬出一笔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台、花园和葱茏的古树名木,以及回廊的笼中画眉,青石阶沿下花缸中的嬉戏游鱼,组成了一幅幅声色俱佳、动静和谐的立体图画,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愉悦,古院人家尽情享受着一份生活的恬美和艺术文化的滋养。真是净化心灵的不二之选。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完全可以去城的四周走走,像是南津关、锦屏山、白塔、滕王阁、大佛寺等都是极具特色与美观的地方,相信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杨红桢(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