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双语之小学篇

家乡区县: 周口市鹿邑县

     在鹿邑,有一方求学的圣地,供莘莘学子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鹿邑伯阳双语中学。学校秉承“质量第一创名牌,传承美德创品牌”的办学思路,以办“全国有影响,河南有地位,周口数第一,家长最满意”的名校为目标,为社会培养精英和孝子。

   我们凭着敢想、敢干、敢闯、敢破的理念,做到敢为人先,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独创了符合校情、师情、班情、生情、学情的“555”课堂教学魔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既努力解放学生,又努力解放教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变传统式的“叫我学”到“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从此学习不再只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充满“竞学”意识的乐趣。2013年暑假开学前夕我们全体教师为了打开鹿邑基础教育的一扇新(心)门,特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新课改学习培训班,进一步夯实了“555”课堂魔式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性基石,课堂上紧扣“五环——五练——五查”,积极做实、做精、做细各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块工作,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尽享成功的体验,看到进步的空间,并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树立自信。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团队凭着爱岗、敬业、乐为的职业本能,从不失信于社会、家长和孩子,从以学情自主预设的“导学案”,到三级审签“导学案”;从以听、评、说课多级教研,到中小学三级跨学科年级异构赛课;从学生分层(A生/B生/C生)布置作业,到“堂清”培优补差;从“周清”学情分析,到独学、对学、群学帮扶提升,我们正充满自信地一步一个脚印步入“真课堂”,我们的师生尽量不再做题海和分数的奴隶,努力让分数最终成为竞学之后的“副产品”。我们不敢说也不会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地说“只有不会学的学生!”家长朋友您最知情自己的孩子,而教育是双方合力的结果,绝不是单向的“想当然”,因为它自身有一定规律存在,“虎妈”式的教育要不得,“狼爸”式的强压用不得,“鹰爹”式的苦撑更使不得。孩子是“人”,既然是“人”我们就有责任施以“人本”化的教育环境,竭力做到先成“人”,再成“才”。因为我们的社会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非“武媚娘”式的“才人”。我们的课改绝不是什么标新立异式的出风头、玩花样,更何况课改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只是一道各具吃法的课堂教学“家常饭”,一边考验的是教师这位“大厨”的手艺,一边更考验学生的“胃口”,面对早已成为“知识超市,生命狂欢”式的课堂教学,师生们努力做到“各取所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抱养孩子,“巧娘善养拙闺女”“抱大的孩子没出息”。该放手时要善于放手。课改说句套话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课改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再度挖潜,而非一步步令其学力逐渐弱化或退化,永远丢不掉“教”这根拐棍,甚至愈来愈变得不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到任何时候都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我们的课堂注重的是自小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而非代表一时的100分,作为“师长”(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细微进步的闪光点,杜绝用放大镜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与不足,平时多陪陪孩子的学习,钱永远挣不完可孩子只有一个,机会也只给我们一次,谁错失教育的黄金良机,谁将为孩子的未来无限期买单,切记环境熏陶人,身教胜言教。曾记得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其周记里这样描述父母:“锄禾日当午,爸妈最辛苦。上午打麻将,下午斗地主。”这就是典型的影子教育呀!我们风华学校的课堂是随时向您们开放的,在这个时空段应该同时有家长、教师、学生这同一列“动车组”的身影,既做良师又善做益友式的立体教育是我们所渴望的,更是我们所渴求的。我们的孩子笨吗?我们的学生智力差吗?都不存在,只是基础的起点存在点滴差异罢了,天分是有的但仅占1%,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更不能赶鸭子上架,这是我们为孩子量体打造的最负责任的“成才”平台。

华少(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