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民俗

家乡区县: 庆阳西峰区

庆城县是华夏先民农耕文化的发祥地,长庆油田就在此诞生,因石油而兴,以石油为代表的黑色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长庆油田布局调整,大部分油田企业相继注销、搬迁或撤并,以石油生产带动经济发展的风光已逐渐褪去。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战略等政策机遇,重拾农业辉煌,以农业转型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始了由“黑”转“绿”的农业转型发展之路。  从“一变五”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庆城县提出“生态文明立县、绿色农业稳县、新型工业强县、旅游文化兴县和商贸物流活县”五大战略,干部群众紧紧抓住中央关于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甘肃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政策机遇,明晰了“四大基地”建设(即国家大型能源基地的生产与配套服务基地、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物流基地、老油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与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的区域定位)和走“三化进程”(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由“黑”转“绿”的发展方向,确定了打造“一城两园四线”的发展战略。

  如今的庆城,从只吃石油饭到石油煤炭、瓜果蔬菜、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多引擎驱动发展,全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旱码头、国家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已初具形态。利用得天独厚的经纬度和气候资源,该县大力发展苹果经济,在为“无公害果蔬基地”发展提供强大的原材料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他们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业型城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市、爱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的“九城”同创行动,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

  从“小变大”推动农业新发展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全县上下深刻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确定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经营,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小县向现代农产品加工强县转变的发展目标。

  几年来,庆城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壮大产业、创造精品”的思路,充分利用北部山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在南部塬区发展苹果产业,在北部川区发展瓜菜产业。目前,苹果栽植面积30万亩,年产鲜果13万吨左右,产值2.3亿元,“赤诚”牌苹果远销沿海及东南亚等地区;牧草种植累计达到40万亩,饲养肉绒羊22万只,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产业;建成东西二川两个万亩设施瓜菜基地,全县瓜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7万亩;种植中药材、核桃、蓖麻等特色经济作物2.5万亩;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87个。林果、瓜菜、草畜三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从“少变多”拓展农村文化产业

  2012年庆城获得“全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张“绿色名片”,极大地促进了庆城的对外开放,实现了由一元支撑的石油主导县向多元支撑的现代县转变,进而不断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升文化内涵。

李晋(2014-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