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拖车”也称“三落(进)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扩充版。整个建筑主体的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结构形式与“百鸟朝凰”近似,只有门楼间两侧的房屋较为狭小,称为“库房”。以三厅二天井的祠堂为“车”,以祠堂两侧各纵向并排的两座“四点金”为“马”,以“火巷”与主座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座庞大的独立单元。正门前面有“大埕”(广场),大埕两边有大门,称“龙虎门”;大埕前面均开有一座“半月池”。
“驷马拖车”的中轴是一座三进的大厅堂:走进正门是凹形的门厅,两侧各有一下房,俗称“库房”;门厅进去是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天井进去是前厅,两侧各有一大房,这是第二进;前厅一侧有门通到第三进,结构与第二进相同,只是大厅后面有一狭长暗间,称为“后库”,前、后厅都是三开间,宽敞明亮。“驷马拖车”还可在后面成片扩建“下山虎”、“四点金”,门巷相通,既分又合,形成更为庞大的聚落。“驷马拖车”的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一进递增三级石阶,突出主要厅堂,保证后进采光。这更是反映了潮汕地区严格区分尊卑上下、男女内外,又注重崇宗睦族的文化传统。
“百鸟朝凰”又称“三座落”、“三厅亘”,更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简言之,“百鸟朝凰”就是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房间应达到100间以上的规模。其主体建筑由两座以上的“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有三进三落(座)或四进四落(座),三开间平行布置,相邻两座中间均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各座形成围合;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列或两列排房,俗称“从厝”,以“火巷”隔开,“从厝”排屋一般是“一厅四房五间过”,或有两组一厅二房连成;主体建筑后面又有一列排屋,与两侧“从厝”排屋相连,与后厅以巷隔开,此为“后包”。整座的正门开于门楼间中央,两边围护的“从厝”和“后包”多由一座座“下山虎”相连围护而成,要有100间房围绕中心厅堂的“凰”才够规格。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揭阳榕城光禄公祠曾是巡抚大使丁日昌的寓所,占地6000多平方米,以中间一座二进祠堂为中心,上半部主体建筑有房96间,下半部为东西4个斋房,合共100间,成了名副其实的“百鸟朝凰”。普宁洪阳德安里古民居群由互成犄角的老、中、新三寨组成,老寨为“百鸟朝凰”,中、新寨均为“驷马拖车”,全寨共有楼阁、花园、包屋、庭院、书斋和厅房共773间,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罕见的超大型的府第。宅也是潮汕民居建筑形式的大全,平房厝、下山虎、四点金、五厅通,独脚狮……在这里都能见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