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之李坑

家乡区县: 江西省婺源县

李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里有他的故居。李坑是个四面环山的水乡小村,村前是大片的油菜花田,入春后满山遍野的金黄,村内溪河两岸边有徽派的古建筑,灰墙白瓦自成一派古朴素净,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现在整个村庄已经作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实行门票制,特别是节假日里,汹涌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铺,让这里多了几分商业色彩。

村内有拱桥、栈亭、寺庙和庭院等建筑,入村后,沿街的店铺很多,主要出售哪里的特产的徽派木雕和龙尾砚,还有许多“农家乐”,提供住宿、吃饭,特色美食有花菇石鸡、清焖荷包鲤、李坑蒸鸡等。临河有不少茶楼、酒店,那里的杨梅酒、李坑糯米酒都很好喝。民居楼中也有着不少明清古居,室内的雕刻是十分精美的。

李坑傩舞

傩舞是在李坑村十分盛行的一种舞蹈,戴着夸张的面具,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傩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种,一般为木雕,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的主题。傩舞的传统节目有《开天辟地》、《刘海戏金蟾》、《双猴捉虱》等数十个,舞蹈动作粗犷而朴实。

李坑村中秋舞龙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几天.勤劳李坑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安居乐业 平平安安的好兆头 村里都要举行中秋舞龙的活动。 中秋舞龙从村头开始,带头的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挥着一个圆圆的龙珠后面由十几名汉子举着纸扎龙灯跟着龙珠舞动,时而高 时而低 时而盘旋 纸龙灯的里面有几十支红色蜡烛照亮着 从远处看去就像传说中的一条巨龙 一位老人带着几个后生在后面敲锣打鼓。每到一家,主人就会燃放,烟花,据说你家的鞭炮烟花能放多久,纸龙灯就在你家门口舞多久 就意昧着你家来年平安 幸福。整个舞龙过程要走遍全村的每一户人家,一般会持续到凌晨的2点到3点结束.

李坑美食:李坑炙肉

创制于婺源县李坑村,为著名风味菜肴,始于唐代。《朱子语类》载:“ 婺源俗,岁暮二十六日,烹豕一只祭家先。……亦以炙肉及以鱼佐之。”具体做法:取五花肉洗净,切成厚半寸、宽约巴掌大小,用竹串之投放佐料(桂皮、茴香、胡椒粉末、白糖、酱油)中稍浸,然后放在刚燃过的糠灰上两面翻动炙烤,烤至肉油滴入火灰即成。烤熟的五花肉,形体收缩,焦黄略红,外脆内松,其味特香

李坑特产:糯米酒

李坑糯米酒最是浓醇香甜,最能醉人,充满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是酒族中最为真纯质朴,具有乡土本色的美味。

李坑糯米酒,北方人看来不是酒,而是饮料,喝不过瘾,没有白酒的浓醇,没糯米酒有茅台国酒的清香,更没有二锅头的酷烈。在北方没有它的席位,却泱泱乎在客家山乡。

糯米酒,称为水酒,是和另一种用糯米酿的老酒相对而言。那酒清淡如水,好入口。李坑糯米酒酿造:洗净酒缸,量出上好糯米,挑好柴禾,去市场买回红曲,郑重其事地择定好日子,将糯米放在水桶浸泡三两个小时,而后倒进饭甑,架上火,将糯米蒸熟,倒在篾筛待其凉却,拌上酒曲倒入酒缸,让其加温发酵,直至呈露酒酿,加上冷却的开水,那就是盈香满室、不啻琼浆玉液的米酒!

李坑人用大碗喝酒,喝的就是糯米酒,三碗两碗落肚不显醉。倘若和北方汉子较劲,也是用糯米酒,却一样能让人醉瘫,昏迷三两日,酒醒之后,肠胃里还翻腾浓郁的酒香,弥留着米酒的甘甜。高兴时,温上半壶,浅斟慢酌,在馥郁的酒香里,不知释去心头几多忧郁。

逢年过节是必须有酒的。李坑人有句谣谚:男人喝正月,女人喝坐月(生孩子)。就是说,正月里男人可以开怀畅饮,整个正月浸泡酒中,而平常很少喝酒的女人临到生孩子时,却用米酒滋补身体、调剂血脉。几杯酒落肚,便飘飘欲仙,有远离红尘的感觉,很是怡然陶然。

李坑人酿米酒,是一种很纯朴的民风,如同岁时节令,年年岁岁的轮回。即使不喝酒人家,也要斟上一缸招待客人。来了客人,倘若没有酒,再丰盛的菜肴,也失却热情的气氛。

李坑村是婺源开发和保持的比较好的景区,在油菜花的季节和五一的时候肯定是人山人海的,对于时间短的朋友,是首选去游玩的地方,如果你是要来婺源度假休闲,不推荐去;如果你是赶时间,不推荐去,不过像领略婺源乡村田园的风光,可以去走走的。

jixian(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