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之历史
休宁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7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7.4万,可以说是“交通枢纽重地、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宜居宜业福地”。
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是中国第一状元县[2] 。境内有被称为黄山白岳的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还有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万安罗盘。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中国有机茶之乡”
据出土文物的考证,休宁一带至迟在西周(公元前11~8世纪)时期,就已有文化较为发达的定居居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吴、越、楚三国的领地。秦汉为歙县西乡地。秦属会稽郡,秦末或楚汉之际改屈鄣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黟、歙一带的“山越”居民,分歙县西乡地置县,设县治在鸺山(又名“灵鸟山”,即今凤凰山)之南,故名休阳县。隶属新都郡。吴永安元年(258年),为避景帝孙休名讳,改名海阳县,县治迁万岁山(今万安古城岩)。
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海阳县为海宁县。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隶属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复置黎阳县,分新安郡置新宁郡,郡治海宁,辖黎阳、海宁、黟、歙4县。陈天嘉三年(562年),又并黎阳县入海宁县,并新宁郡入新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并黟歙入海宁。歙州治在海宁。十一年,复置黟、歙二县,海宁县篁墩划属歙县,州治迁黟县。十八年,县治迁“南当山水口上”(今渠口乡一带),海宁县改名休宁县(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命名),县名自此沿用至今。大业三年(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郡治休宁万岁山。十二年,汪华起兵保郡,据郡治,并辖歙、宣、杭、睦、婺、饶六州,称吴王。次年,郡治迁歙县乌聊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