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
通渭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彩陶,属“仰韶”、“齐家”文化。通渭崇尚耕读、人才辈出,东汉通渭籍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陆首位当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杨子恒、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和尚永丰都是从通渭走出的农家子弟。通渭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14人,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红豆草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的连绵地带,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通渭县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00米~2200米,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6.6℃,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较大。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mm左右,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mm以上。地表水资源954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478万立方米。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资源严重缺乏,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