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里人“返璞归真”,热衷寻找乡下人的生活情趣。
乡下人也顺势建起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垂钓园”、“风情村”……
西安和咸阳两市的一些人们,双休日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礼泉。
袁家村简介:
1978年以后,农村土地承包的浪潮在全国漫卷开来,而集体经济依然在陕西礼泉袁家村保留着,这引起了时为中央委员的华国锋同志的兴趣。1994年,华国锋来到了陕西礼泉的袁家村,他把袁家村看得细,看得深,他似乎要寻找什么东西。
他给袁家村党支部提了一句话: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确,当时袁家村的水泥厂、养殖场、预制厂等村办企业红红火火,老人家高兴得很,他给袁家村的希望很重。
十几年过去了,袁家村的模样不断地变化,越来越雅,越来越静。当然,热闹的是他们用集体经济的方式把关中民俗保留下来。人喜欢怀旧,面临消失危险的关中习俗越发地吸引人。于是,来的全是城里人的身影。华国锋当年的期望变成了现实,袁家村领跑新农村,闻名省内省外。
袁家村子不大,六十多家,二百多口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啥都变,袁家人腰包也变得硬硬的,而袁家不变的是风气。
袁家不变的还有习惯。
袁家喜气,任意走进谁家,主人不笑不搭话。
袁家干净,农家小院子能擀面、凉搅团。
袁家实诚,凡是来的都是上客,吃的都是自家产的,没有流水线上的东西。
北京人不觉得袁家土,袁家村通往世界的通道和北京一样宽广。乡下人不觉得袁家洋,袁家村里的榨油、淋醋、磨豆腐都是纯正的传统手艺。袁家村子自然富有,城里人和乡下人都唏嘘慨叹呢。
袁家保留着渭北原来的滋味。来袁家村的,大都是为了寻找已经远去的关中印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