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汇演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东莞市清溪镇人民政府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是广东省首次举办全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舞林盛会”,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形式组织进行,参演节目保持传统舞蹈项目的原生态性。共有来自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的62支队伍报名参赛。全省7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民间舞蹈经过初赛,共有37支队伍入围决赛,其中成人组21支,少儿组16支,参演人员达1000多人。
我市民间舞蹈《跳花棚》节目获成人组金奖,是省对我市民间舞蹈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市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和光明前景。我市在省级舞蹈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重视文化的结果,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社及文化馆精心组织、精选演员刻苦排练的结果,是社会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了解,《跳花棚》舞,又称《跳棚》、《高棚舞》,风格古朴粗犷、明快轻松、幽默夸张,是化州市官桥长尾公村及卷塘尾村一带源远流长的独有的大型民间歌舞,也是该村“吃艺日”的一项重要活动。流传于广东茂名化州石湾街道办事处中火嶂山下中火嶂村委会长尾公村。地方志书对明、清两代州人民跳棚的情况略有记载:觐光门外沙洲为棚,城乡社会择善歌者,着童子傀衣、傀巾,夤夜持铃合歌合舞,奏鼓乐,上下坛场缓步。该舞解放前在当地世代相传,群众年年有演出。1952年分别组队参加化州县文艺汇演和“湛江专区民间艺术汇演”,均获殊荣。1986年,参加茂名市首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荣获唯一的一等奖。1988年参加88’广东欢乐节,获群众和媒体的好评,文化部长王蒙和省文化厅厅长唐瑜接见了全体演员并合影。1991年,该舞参加广东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演出;2001年,中央电视三台到化州拍摄了《跳花棚》表演的全过程,作为旅游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放;2004年9月,该舞参加茂名市民间民俗汇演广获好评; 2005年11月,《跳花棚》赴广州参加首届国际旅游文化节之“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荣获金奖;2006年9月,该舞参加“金秋十月·文化茂名——茂名特色文化活动月”之特色文化艺术巡游和开幕式文艺演出;同年11月,赴广州参加第二届国际旅游文化节泛珠三角旅游推介之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荣获优秀演出奖。《跳花棚》已被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