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关涌

家乡区县: 广州市荔湾区

下西关涌淤平亦快,因为清代住宅兴区建时把整条支涌淤平开街,如多宝大街(即今多宝路)、宝华市至宝华路的至宝涌,由于1872年开街,用为街渠,全涌消失,下西关涌上支涌本由汇源桥东伸至华林寺西彩园(桑园),1852年源头还有大水塘,可入潮,至1928年淤至宝华大街。淤平了200米,璇源桥已和街面相当(桥在十六甫东街)。 下西关涌南支大观河本为基堤后洼地开成,即在明代在曹基北面洼地开成。并东伸出西濠,连入玉带濠。使濠水西流经西关出柳波涌人珠江。据说这样可以避免珠江风潮之险⑿。并使西关商业大兴。这是1473年开的,但是到了1573年,又改由新城西侧,沿旧西濠南下直入珠江了。因大观河湾曲易淤,不利风帆之故。因此,大观河在万历以后,即淤断不通西濠。淤断段即今青云里、淘沙凼等街道地点,还称桥为“旱桥”,即青云桥,在青云里处。青云里今改青丘里,青丘里北与德宁里间即为明西濠入大观河河道所经,故今天淘沙凼街处仍有一弯曲河道遗址,明代当日只人工塞断入大观河一小段,大观河大部保留,如明王学曾记称:“复念商贾难于转运,始留大观桥濠未填,仅容小舟。”今天在西濠边上,十四甫水脚仍为街名,保存下来。而大观河末端另建有十四甫码头,作为下西关涌南支大观河的航运终点。

-SUN-(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