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礼
过礼是在结亲的当天上午(或前一日)进行,也就是由男女双方互相交换结婚礼物。首先由男方选年轻健壮的男子数名,作为前往女家的送礼之人。这些人装扮洁净,相貌英俊。礼物多为用红墨水点染过的花生、鸡蛋、核桃,以及一个完整的猪头和数十把挂面。关于猪头,客家人有专门的顺口溜述说它的好处:“猪头扁尖,换你屋里的大毛辫。”女方回礼实际是娘家的陪奁和嫁妆,这些回礼勿需自送,就由男方的送礼之人顺便带回。由于“过礼”通常是用箩装肩挑,因此到了冬腊月,客家聚居地的乡村田野便呈现一种花花绿绿的过礼奇观,一拨刚去,一拨又来,引得过往行人和田中农夫翘首观盼。
杀喜猪
客家结亲时的杀猪和年节杀猪不同,年节杀猪一般在院外空旷处,而结亲时的杀猪则在堂屋中。家主以是否一刀致命判别结亲后的吉凶。
哭嫁
新娘在过门的前一天晚上,须于娘家伤伤心心大哭一场。谓之“哭嫁”。哭前于水桶中点七星灯,父母焚香祭祖,禀告女儿即将出嫁的消息。女儿跪红毡或蒲团上,哭述亲爹亲娘、哥嫂弟兄以往的好处,对过门以后的陌生生涯感到惶悚和惊恐。父母双双坐高凳上,也随之泪眼婆娑。客家哭嫁的歌词哀婉凄绝,自成体系,表达出旧时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伤心情。客家哭嫁还喻示着女子的贞洁,因此哭得越是长久和动容,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