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著名弟子冉仲弓周游列国曾在此停马打餐而得名初名马站,后谐音为马寨。圣人孔子的弟子冉雍曾在这里讲学并在这里埋骨,死后葬于万善乡王段村,后人在此建有冉子庙;亚圣孟子曾路经烟庄乡前张平村,在此留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为纪念此事,东汉张平子在此筑“晓春亭”。相传为隋大丞相、后自立为皇帝的宇文化及在此活动,在定寨乡任洼村留有化及台。唐代县人路季登及其子路群、路庠、路单和其孙子路岳、路岩一家6人均为进士,并在朝任监察御史、中书令等要职;路岩年三十六居相位,累迁左仆射,受到朝野注目。唐代县人路隋,在相位15年,以鲠言著称于世。《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九》,以4页篇幅为路隋立传,高度评价了他的高尚人格和历史功绩。五代时县人杨颁事后汉为相,以死谏著称于世,后被追封为“弘农王”。宋辽大战,辽国太后肖燕燕曾在此驻马,所筑“歇马城”及点将台至今犹存。曾任金尚书省左司员外郎之职的大文学家元好问金亡后侨寓冠氏县4年,写出了《冠氏赵庄赋杏花四首》等大量诗作,抒发了“荒村此日肠堪断,回首梁园是梦中”的忧民怀国之恩。著名的查拳从这里诞生,一代代查拳名师高徒声扬海内外。明代,县人读书之风尤盛,涌现出来大批人才,在当时县域内仅进士就有15人,在外为官有记载的260余人。明、清之际,冠县籍河间知府钱楷,直隶州知州赵锡浦等人,以不畏权贵、关心民间疾苦、清正廉明而受人称道。清末,这片热土养育了闻名于世的农民领袖宋景诗,“千古圣乞”武训。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更是人才辈出,俊彩星驰。仅收入1998年版《聊城人物大词典》的人物,中华民国时期64人,其中抗日民主政府县长2人,中共县委书记3人,著名烈士27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56人,其中省部军级29人,地司师级184人,教授及相当教授专业技术职称者31人。冠县不仅为营造人民共和国的大厦贡献了赵健民、王维群、王黎之、王志浩、丹彤、徐运北、焦善民等栋梁之材,也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温俊峰、大学教授王耀华、王英民,乡村诗人丁庆友,著名作家郭保林等一大批科技、专业人才。曾任山东、云南两省和国家航空航天部主要领导的赵健民,是冠县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也是鲁西北党政军的创始人,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民日报》曾给予专题报道。抗日县长齐南峰、“铁连”连长王德林、民兵英雄耿锡华、钢铁战士孙立民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及烈火中永生的“62烈士”,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振兴义无反顾,慷慨献身,更是彪炳千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一批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全国劳模等英才人物,他们及其所从事的事业对全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模范教师戴修亭,30年民办教师生涯,热血与生命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称他为“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英名将世代相传,他们的业绩将永垂青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