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史3

家乡区县: 山西省小店区

古都晋阳六城
古都晋阳从春秋末期始筑,至宋太平兴国四年焚毁,历经1500余年。战国赵襄子、北齐高洋、唐代李渊、五代李存勖、石敬塘、刘智远以及北汉刘崇均据晋阳,据史籍记载,古都晋阳共有六座城池。

一、古晋阳城:又名大明城。最晚建成于春秋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 497)。是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所筑,城周四里,高四丈。智伯决水所灌之城即此。迄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三年( 567)置大明殿,城因殿而更名。

二、州城:亦名府城、西城。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全国首置十三个刺史部,晋阳是并州刺史部治所,始有并州之称。西晋时,匈奴族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县一带)另立汉国,矛头指向晋阳,并州刺史刘琨为御强敌,展扩晋阳城,周二十七里,称为州城,时间约是西晋永嘉元年至六年(307——312)之间。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改并州为太原府,故也叫府城。又因州城在汾河之西,亦称西城。

三、新城:又名宫城。东魏孝静帝时,权臣高欢在晋阳筑晋阳宫。隋开皇九年( 590),晋王杨广在晋阳宫外筑周七里、高四丈的宫墙,先叫宫城,后隋文帝更名新城。

四、仓城:隋开皇十六年( 596),晋王杨广所筑,东城墙与新城西城墙相连,城周八里,高四丈。

五、东城:北齐河清四年( 565),改晋阳县为龙山县,移晋阳县于汾东。隋开皇十年又移晋阳县于西城,在汾东首置太原县。唐贞观十一年( 637),并州长史英国公李绩于汾河东展筑东城,南北约八里半,东西约五至六里。

六,中城:又名连城。唐代武则天长寿元年( 692)委并州长史崔神庆,跨汾水联堞东、西二城。其东西长度当为260步到一里间。

盛唐时,东、西二城并列汾河两岸,中城跨汾居中。西城囊括大明城、新城、仓城于城中。民间所谓“里三城、外三城”。西城中有并州治所及晋阳县治所,东城中有太原县治所,东、西、中三城统称北都城或都城。

慧慧的小妩媚(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