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史8

家乡区县: 山西省小店区

公元 581年隋朝建立。由于当时突厥称雄北方,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晋阳城成为北方军事重镇。隋文帝封他的次子杨广为晋王,驻守晋阳。公元 605年,杨广即位,史称隋炀帝。他把晋阳作为他的“龙兴”之地,在北齐晋阳宫外,又筑起了高13公尺,周围 3.5公里的城墙,叫做新城,在城边修筑了高13公尺,周围 4公里的“仓城”,并且又修建了一座晋阳宫。由于隋炀帝荒无道,大兴土木,爆发了各地农民大起义。公元 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夺取了隋朝政权,于 618年建立了唐朝。由于李唐王朝对他们起兵夺取天下的发祥地十分重视,对晋阳城不断扩建,原来的晋阳城主要在汾河西岸,称为“都城”或“西城”,城中有大明城、晋阳宫和仓城,唐太宗李世民又派李绩在汾河东岸筑起了东城。武则天在位时,并州刺史崔神庆又在东城、西城之间修建起了中城,正好跨在汾河之上。当时的都城与东、中城相连,称为太原三城。规模宏伟的晋阳——太原之城,成为唐朝的北方屏障。因为东城内井水苦涩难饮,还修筑了从西城把晋水架过汾河引到东城的引水工程,叫晋渠。其后,河东节度使马燧又修建了想东城引晋水工程,还潴成隍塘蓄水,又把汾水分出许多小流环城流绕,两旁都载上杨柳,进一步绿化、美化了城市。与此同时,还在晋阳修筑了许多厅、堂、寺庙,这些建筑围绕晋阳宫、大明宫、坐落在清水绿树之间,使晋阳城更为堂皇清雅。唐代宏伟的晋阳三城,共有24道城门,晋水擦西城而过,汾河穿中城南流,晋渠穿西城、过中城,跨汾河达东城,使之流水哗哗,杨柳飘絮,楼台相望,宫阙巍峨,蔚为壮观。当时的晋阳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富庶,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是全国铸造货币的中心。铁制武器日臻完美,并州剪刀锋利无比,铁镜、铜镜、盛誉全国。此外,晋阳硝石、葡萄酒都是当时的贡品。唐代的晋阳不仅城市繁华,而且文化荟萃,人才辈出。诗人白居易、文学家王翰、工部尚书乔琳、宰相狄仁杰都是太原出生的唐代名人。诗人礼李白、杜甫也都来过晋阳。李白还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杜甫也曾写下“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凇半江水”的美丽诗句。

公元 690年(唐代武则天天授元年)定太原为北都,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以北都为北京,与首都长安以及南京(成都府)、西京(凤翔府)、东京(河南府)合称五京。据记载,当时的太原府“领县十三,户十二万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七十八”,太原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由于晋阳城城池坚固,唐以后的五代,这里几度被一些野心军阀作为割据称雄的堡垒,称王称霸,自立为帝。从公元 907年到 979年七十多年间,太原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几个王朝,你争我夺,轮番占领,使晋阳古城惨遭摧残,太原人民苦不堪言。最惨痛的是公元 979年(宋太平兴过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经19年“三下河东”,终于平灭北汉,下令焚毁晋阳,次年又引晋水、汾水倒灌晋阳废墟,毁城灭迹,使这座经营近1500年的名城,随着五代的结束而彻底毁灭。

慧慧的小妩媚(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