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历史9

家乡区县: 山西省小店区

三、第三个兴衰期大体为公元 982年至1126年;唐明崛起太原兴,宋代再建锦绣城;金元侵扰遭凋零。

赵光义毁灭晋阳城后,为了炫耀他平北汉,毁晋阳的功绩,把他指挥作战是驻扎过的崇圣寺改为统平寺(在今后林),修筑了平晋城,但晋阳人民都不敢去那里居住。许多无家可归的老百姓,流离失所,逃到唐明镇和三交村落户,唐明镇当时是一条仅有一条街的小村庄,在现西羊市大关帝庙附近,三交村在太原城北古城村。

由于太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公元 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赵光义派三交都部署潘美在唐明镇的基础上,扩大范围,修筑城墙,兴建太原城。宋初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长5.28公里。筑四门:“东曰朝曦,南曰开远;西曰金肃;北曰怀德。”城西南至现迎泽大街的北边,西至现新建路的东边,后小河、东后小河是当时北面东边的城壕。据说当时认为晋阳出过好几个皇帝,是个‘龙城”,赵宋毁掉晋阳新修太原城街道时,都筑成丁字街,是为钉破“龙脉”,使太原不再出现“真龙天子”,危及赵宋天下。并忌讳使用“晋阳”、“太原”名称,而设为紧州军事,派潘美、杨业把守。公元1023年宋仁宗即位后,对太原又进行了修建,1025年太原知州陈尧佐为了防阻汾水泛滥,在汾河东岸筑了长堤,并引水潴成湖泊,湖堤畔栽种了许多柳树,名曰“柳溪”,东山上长满遒劲葱茏的古柏苍槐,称为锦绣岭。公元1059年赵宗又以并州为太原府,府治设在太原城。公元1060年又修建了著名的晋祠圣母殿。1069年在东山根的马庄修筑了一座大庙芳林寺,两座寺庙东西映辉,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随着社会的发展,宋代太原的工商业也逐步繁荣起来,太原城区西南的米市街、南市街、柴市巷、菜市街、麻市街是当时的米、柴、菜和日用品市场;帽儿巷、靴巷、剪子巷、帘子巷、毡房巷、酱园巷等是工商业集中的地方。手工业、陶瓷、冶炼业尤其发达,制造的铜镜作为贡品上贡。设在孟家井、冶峪的官窑生产的“木理纹瓷”,当时在全国颇负盛名。经过宋代七八十年的发展,当时太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有“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赞语。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到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太原建制为大督府,辖十县,有“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三,口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八”。这个时期,可以说历史太原新城建成后,经北宋一百多年稳定发展达到的又一个兴旺期。

慧慧的小妩媚(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