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接壤之地。这里山川秀丽,自古便有“飞霞烟雨”(飞霞洞)、“古寺林幽”(飞来寺)、“禺峡泛舟”(飞来峡)等八大景点,并有许多古动人的神话传说。
飞来峡是清远的主要风景区,位于北江下游,距广州88公里。飞来峡风景区由飞来峡、飞来寺和飞霞洞三片景区组成。这里山川壮丽,古迹林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错其间,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寻幽探胜的好去处,名相张九龄,南包公海瑞,诗人苏东坡、韩愈、袁牧等,均慕名到此游览,并留下了墨迹,使之享有“飞来峡里藏千景,历朝诗赋满山中”的盛誉。
飞来峡又名清远峡、中宿峡、二禺峡、贞女峡、悬藤峡,是北江三峡之一,全长9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险峻、最雄伟的水峡。两岸群峰傍列,层崖邃谷,怪石叠屏,奇峰高插;谷底江流汹涌,涛声震天。但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两岸风光如画,72峰依列江边,峰峰有名,一湾三潭,碧清如镜。大诗人苏东坡当年到此,诗兴大发,写下了“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名句。
关于飞来峡,民间有许多古老的传说。较有名的是黄帝派其庶子大禺和仲阳来治水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南海涨潮,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涌至峡谷,泛滥成灾。轩辕黄帝得知后就令他的两个儿子,哥哥大禺,老二仲阳,前来南海救治。弟兄俩用竹子制成洞箫,日夜吹奏,曲调悠扬,动人心弦,感动了广州城里的五羊仙女,他们同心合力,劈开了拦阻洪水的山岭,使洪水一夜之间退了下去,后来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大禺、仲阳两兄弟也就留在了此地。大禺居北,仲阳居南,故有“北禺南阳”之称,山上还给他们立了禺阳庙,清远峡也就称为“二禺峡”。
畅游清远峡,值得留意的还有“一湾三潭”的江景。一湾即凝碧湾,亦即苏东坡《峡山寺》诗中所称道的奇景。凝碧湾在飞来寺上游,湍急的江流至此迂回成湾,碧水如镜,倒影着两岸的山色,确有诗情画意,真是:“山映青波波映山,山光波影互回环。渔舟一叶两岩去,荡碎琉璃满碧湾。”
三潭指的是犀牛潭、白泡潭和钟潭。犀牛潭位于飞来寺西侧,相传为秦时昆仑国(今越南西贡)向秦皇进贡两头犀牛,船行至此,犀牛跃入潭中,故此得名。该潭清幽深邃,每当明月中天,银影落底,泛起金光,景色迷人。
“犀潭印月”历来为清远八景之一。白泡潭在飞来寺上游5里处,四周崖壁犬牙交错,潭中漩涡急旋,稍有风吹,浪涛翻滚,险象横生。传说该潭底原与源潭大燕河相通。有一年闹灾荒,财主囤积居奇,又怕百姓哄抢,星夜把粮食运往省城,船行至此潭沉没,谷物从大燕河中浮出,使不少灾民度过了饥荒。但沉船把“海眼”堵塞了,如今白泡潭与大燕河就不相通了。钟潭位于飞来寺对面,相传元代末年,飞来寺对面有座钟楼岗,上有一口巨钟高悬,一天被龙卷风刮入潭中。以后每当飞来寺夜击钟鼓,潭中便有钟声应和,故有俗谚云:“山上钟声水底闻,南禺吹落北禺云。”
飞来峡两岸排列的72峰,险峻挺拔,秀美异常,每个峰峦都有其优美的称号,如丹霞峰、翠屏峰、飞云峰、芙蓉峰、金芝峰、蛾眉峰、仙掌峰、画船峰、香炉峰等等。据说古时有师徒二人来此“相地”,师傅说:“对面群山甚似牛,大牛带细牛,代代出公侯!”徒弟却说:“师傅从北往南看似牛,我从南往北看似象,大象赶细象,代代出和尚。”
飞霞洞位于飞来峡北岸黄牛坑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彩霞飞扬,人们取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之佳句,名之为“飞霞”。
飞霞洞前有两处特别的建筑,一是“乐善山房”,是给乐善好施的人解囊之处,现为高级别墅;一是“登极桥”,意即登峰造极的必经之路。按照过去的规矩,人们在过此桥之前,荤腥可用;一旦过了此桥,就只能吃斋了。
飞霞洞最雄伟的建筑是飞霞仙观,此观规模宏大,巍峨壮观,内部陈设丰富,神像雕刻生动逼真。该观从1911年开始兴建,历时十七载。全观分四进,高六层。正中头门为“天根”、“月窟”客堂,其上有三教殿、弥勒佛殿、无极宫。两侧有报本祠、养生楼、藏经阁、福寿居、康宁所、博雅闲居等200多间厅堂,布局严谨,颇有北京故宫之势。周围还有许多景观,如“松峰观日亭”,飞水潭瀑布,凤凰楼与轩辕黄帝祠,长天塔与修行精舍,天阙石与鹿台等,各有典故来历。
飞霞山的第二片景观是藏霞洞。藏霞洞与飞霞洞相邻,传说因云霞飘游至此而经久不散,故名“藏霞”。
藏霞洞的主要建筑有三仙殿、玉皇殿、灶君殿、水月宫、养真庐、报本祠等。洞观傍山而建,层层相接,自然得体,环境幽雅。最值得注意的是主殿瓦顶上的那颗瑶珠,与前边螺星岭之峰尖,后山的石佛,三点一线。站在大殿天台上眺望,云霞飘渺,轻似雾,薄似纱,置身其中,如入云海仙乡。
藏霞洞周围还有不少珍贵花木。天阶两旁各有一株丹桂,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花开时节,漫山飘香。洞门右边有一株“玉堂春”,相传是从明朝皇帝御赐的一棵古树上嫁接来的,花朵硕大洁白,清香四溢。后边山岭上还有一棵古榕,民间称之为“琴音树”,以棍击之,可奏出清脆如琴的各种乐音。琴音树旁还有一处仙迹,传说是初祖达摩留下的脚印。
锦霞禅院在飞霞、藏霞之间,三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里四面环山,花木繁茂,春暖花开时节,灿若云霞,故称“锦霞”。锦霞禅院又名桃花村,村前门楼楹联曰:“桃花蟠结千秋果,源水潆洄十里村”。“锦霞禅院”四字为曾任中山大学校长的邹鲁所书,苍劲有力。桃花村里,清风阵阵,溪水涓涓,从这里进入飞霞,真可谓“渐入佳境”,此中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