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
北平和平解放后,华北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各需编进一个在北平起义的国民党整编军,中央军委电示我们,两兵团等候编进起义部队,则需时甚久。攻取太原后又要休整。因此,不要等候编进,应派出干部率编进部队跟进。两兵团按时出动,3月上旬到达太原附近,争取4月上旬解放太原,解放全华北。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我们于3月12日挥戈南下,旌旗指向太原。经过一千余里的行军,我们于4月1日到达太原以北50里的地区,和十八、十九两个兄弟兵团集结待命。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人口约20余万,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靠汾河,南面百里平川,北面山岳起伏,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太原又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城市,拥有钢铁厂、机械厂和兵工厂等数十座,能造山炮和多种常规武器。这座工业城市,长期被封建军阀阎锡山残暴地统治着。他妄想在山西永远做土皇帝的迷梦由来久矣。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阎锡山就在这里修筑工事,加强设防。日本投降以后,阎锡山一回到太原,就召集高级军事会议,决定大修碉堡,企图凭借坚固工事。作反共反人民的阵地。自1945年秋开始,他就不遗余力地实施他的碉堡计划。太原附近,起初是城外的几个据点,后来伸展到十几里以外,东至罕山,西至石千峰,南至武宿机场,北至周家山,碉堡星罗棋布,漫山遍野,比比皆是。碉堡的种类和形式有一层的、二层的、三至五层的;有半班碉、班碉、排碉、炮碉;有圆形的、方形的、六角形的、半月形的;有向四周射击的,有一专向两侧射击的,有前面不开口倒着打的。对碉堡的配备,也是多种多样,有品字形、倒品字形、菱形、梅花形。一个碉堡周围建有三个火力点,互相侧防,互为犄角,由点到面,有明的暗的,一修就是一群一群的。山上修的碉堡更是煞费苦心,山头上的叫守山碉,围绕山坡的叫护山碉,山沟里面的叫杀伤碉或伏地碉。还把太原市四周城墙掏成上中下三层,中下两层用钢筋水泥被覆起来,等等。为了把守堡士兵固定在一定的碉堡里,碉堡内还筑有存粮存水做饭和睡觉的设施。为了强制士兵作战,有的甚至在堡门搞倒锁装置,准备叫士兵与碉堡同归于尽。太原及其附近就有碉堡5000多个,把太原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堡垒地带。美国记者曾经这样描写:“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密集火网。”即使这样,阎锡山还不断地叫嚣着:“地球转动一夭,我们的工事就要加强一天!”他以为有了这样的工事,加上600多门大炮,美帝国主义的援助,还有被阎锡山收编的日军的助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