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的来历

家乡区县: 湖南省苏仙区

婚姻乃男女终身大事。旧时的婚姻多由父母作主,凭媒妁之言,男女自主者很少。被称之为包办婚姻或买卖婚姻,其礼仪繁多。随着婚姻法的施行及时代的变迁.旧式婚姻受到很大冲击,男女自由结婚者日渐增多,婚俗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之婚俗形式很多,但大多仍沿用旧式婚姻的程序:

择偶 开始多由男方采取主动,托媒人到女家提亲。择偶标准一般是看对方家庭状况和个人品德。旧时强调门当户对,生肖相合。今日则以人品为主,而且经媒人提亲后,男女双方还要直接见面交谈,家长大多依子女的意见来决定。

定亲 双方同意后,由媒人作合,择日定亲。俗称“换小帖”。该日,男方把未婚妻、媒人、亲友请至家中,盛情款待。双方互换定亲帖。男方帖上多写“敬求金诺,婚眷×××拜”,女方则写“谨遵台命,婚眷×××拜”等语。同时双方互赠定亲礼品,礼品除日用衣料外,农村还有石块、咸盐、葱、发面酵子等物,取其谐音实心、贤惠、聪明、发家之意。城镇则多有赠送钢笔、日记本之类的。

婚礼 迎亲当天,男家张灯结彩,贴喜联,请乐队,热闹异常。旧时先由几名“叫客”抬“食络”(一种状似蒸笼的器具,内盛食物礼品)先行。然后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出发,今日花轿已多年不见,而改用汽车、拖拉机等现代工具。接亲人特别是压轿童子要选用父母双全,属相与新人不相克者。市东境新郎是必须迎亲的,市西境则有新郎在家“等亲”的。女家也是门挂红绸,气象一新。待迎亲队伍来到,新郎被引至客房招待。待新娘梳妆完毕,新郎等先出门,此时女家小辈伺机往新郎脸上抹黑,以逗笑取乐。新娘上轿前,有一女眷手持蜡烛、镜子将轿内照射一周,再用笤帚打扫一遍,以“驱妖邪”。之后在鞭炮声中,新娘头盖“蒙头红”,身着红衣红裤,足穿红鞋,由伴娘相扶上轿,送亲人携嫁妆随后而行。一路上吹吹打打,爆竹不断,要绕村而行,不走回头路,不可停歇。轿至男家,鞭炮齐鸣,送亲之人有人接至家中入席,新娘由女眷扶下轿来,给其下轿礼,有唱下轿歌者,进门旧有脚不沾地等习惯,今不多见。进入院内,由傧相主持,新郎、新娘行拜天地、父母及互拜之礼,然后新娘人新房。喜宴开始之前,先摆设女方送来的嫁妆、门帘等物,这时女方来送亲的弟妹等乘机向男方家索要门帘钉钱,彼此讨价以博一笑。待门帘挂好,宴席即开始,男方陪席者多由族中长辈和善言辞、能饮酒者担当。待席近尾声,新郎入席与女方家送客逐个斟酒相认。陪席者则将酬送客的“红包”交付给送方领事人。席毕双方谈妥认亲日期,送亲人便告辞回程。

start(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