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学问

家乡区县: 陕西省合阳县

清末以前,本县城乡群众的疾病,全靠中医以“望、闻、问、切”诊断,加减“汤头”辨证施治。清代本县名医有:杨国钦,“为人醇厚,业精于医”(《陕西历代医家事略》);胡文炳,著有《幼幼篇》和《折狱龟鉴》;肖永谐,于道光年间疾病流行中,“出奇方活人甚众”(《同州府续志》)。民国期间,本县相继开办的红十字会医院、宏济医院、民众医院和县卫生院仅服务于军方、官方和地方绅士,且均开业不久即停办,乡民疾病仍靠散居乡村的中医防治。民国期间和建国后著名的有:孟庄乡赤城村郭秀山(1880~1964),擅治内科杂症,建国后曾当选县人民代表;伏六乡和阳村史名臣(1885~1958),擅长针灸,善治内科、妇科杂症,绘著《明堂图》、《针灸图》、《针灸速成》等;百良乡莘村马敏修(1908~1972),精读《金匮》,擅治内科杂病,1943年起在坊镇中医讲习所任教,培养中医13名;伏六乡和阳村雷鸣霄(1889~1973),人称“雷半仙”,少时习医于耀县药王山,熟谙内、妇、儿、骨诸科,以外科见长,身怀针灸绝技,被称“华陀神针”,对故里中医颇有带动,驰誉西安、韩城等地;同家庄乡三池村成宝丞(1901~1986)和路井镇范家洼村范培礼(1908~1974),熟读古典医籍,擅治外感热病,辩证准,用方良,疗效佳。至1949年,全县城乡共有中医人员154人,其中内科124人,外科17人,妇科4人,儿科8人,喉科1人,于城镇私人开业者1人。1952年后,逐步开办的联合诊所,均以中医为主。1966年后,开办的6所地段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设有中医科。1970年,329个大队合作医疗站以中医为主体,坚持“一根针,一把草”和“三土”、“四自”的方针办站。1979年4月,成立合阳县中医医院,先后开设内科、儿科、妇科、针灸、按摩、痔瘘、头针、中药房8个科室,其中痔瘘科于1985至1990年共做痔瘘、肛裂、直肠脱出、肛门狭窄等手术4000多例,成为骨干科室之一。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郑英斌在1985年研制成功“温针灸器”,融针、灸、药于一体,对腰扭伤和肋间神经痛诸症有良好疗效。至1990年,全县卫生系统有中医人员205人,其中主治(管)11人,医师64人,中药师3人,中医士47人,中药士15人,中药员12人,学徒及其他53人。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guo220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2124713.html

我是果宝贝,欢迎大家转载、分享我!

果宝贝(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