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造商水经济升级版

家乡区县: 商水县

“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立了周口崛起总体方略,明确了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为商水做好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2014年,商水县从发展理念、工作布局、推进举措等各方面谋划设计到位,为经济升级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昨日,商水县委书记刘政就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刘政说,2014年,商水立足现阶段县情,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经济聚合,走出一条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得到较大调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发展瓶颈逐步破除、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刘政表示,商水经济升级重在把握好十个重点,主要是围绕“十大坚持”,实现“十大转变”。一是坚持加快发展,实现发展速度由慢到快的转变。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持续调低第一产业,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工业兴县,实现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的转变。加强产业集聚区、乡镇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公共服务三个平台建设,抓好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管理和“园中园”建设,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三是坚持培优做大,实现主导产业由弱到强的转变。重点扶持大型骨干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争创驰名商标,形成独木成林的效应;引导主导行业企业和延链、补链企业抱团发展,壮大集群规模,形成众木成森的局面,打造省市优势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由乡到城的转变。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踏步推进周商间路网多轨对接,协调建设周商快速通道。以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百栋高楼、高档住宅小区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对接。着力完善小城镇功能,推动房地产进乡镇,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大规模、长时间、微利润引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军新型农村社区,坚持抓建房管理、抓群众入住、抓搬迁复耕,稳妥推进“一片一线一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五是坚持均衡发力,实现城建工作格局由西向东的转变。在连续多年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减弱工作力度的基础上,将城建工作重心向东转移,全面加强东新区基础设施和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城区路网延伸和断头路打通工程,拉起框架,做大城市龙头,以此盘活土地资源,补足产业集聚区发展资金,实现东西并重均衡发展。整合周项路沿线的社区、工业、现代农业资源,建设“三化”协调发展试验区。六是坚持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抓好院县合作共建项目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编制全县“智慧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成国家级(省级)农业信息化试点县和省部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的争创工作,构筑智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完成中心与各区智慧农业平台对接,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形成商水现代农业发展景观,叫响商水农业强县品牌,实现农业大县向强县转变。七是坚持分享中心城市功能,实现现代服务业由小到大的转变。按照东新区宾馆餐饮、休闲养老、高端居住的产业定位,全力建设近郊型服务业孵化工程。以叶氏住宅、寿圣寺塔修复开发和沙颍河资源保护利用为重点,打造沙颍河人文生态旅游区;以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游览区,形成近郊型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八是坚持借力发展,实现招商引资由招到选的转变。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瞄准和选择投资单体大、科技含量高、支撑效应强的高端项目,开展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围绕服装服饰、板材家具、饲料加工等,开展产业招商、链条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严格按照产业布局入驻项目,严把预审评估和规划审核关,建立和完善项目退出机制。九是坚持统筹联动,实现产业发展由散到聚的转变。着力加强“五大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标准良田基地面积,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好生态农牧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发展近农工业,建成特色商业园区,发展农副产品市场和物流业,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良田建设基地、生态农牧示范区成为产业集聚区的生产要原料基地,特色商业区的农产品市场物流园区成为农副产品的集中展示区。十是坚持以工辅农,实现经济形态由农到工的转变。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做大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就地转化效率和效益,推动工农良性互动。

毛毛(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