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关系富顺县原邓井关镇河西一条街,历称“小河街”,是釜溪河畔、沱江西邻的重镇,素有自贡市“南大门”之称。前不久闲暇之余游览邓关,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笔者对部分传说中的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奇特的人文和地方掌故,让我重新了解了这座百年古镇的文化底蕴。
“草鞋渡域坐狮笑,江域作威猛虎跳。”“白日有千人拱手,夜晚有万盏明灯。内有将军护马,外有百万雄兵。”“骑上青龙背,随着龙过江,对面猛虎啸,游往兜子庄。”这是先辈留下来流传在富顺、邓井关一带的民谣。它不仅描绘了邓井关镇的险峻和奇特地貌,而且还概括了镇域四周的地形,反映了历史上邓井关的盐业生产和盐业运输的美景。
“石龙过江”。邓井关位于釜溪河下游,沱江入口处上游约两公里处,釜溪河东岸为大河街,釜溪河西岸为小河街,解放后,修邓关大桥将大河街、小河街连接,在邓关大桥与邓关闸堰之间一百米左右,河中形似巨龙的石头露出水面,这石头宽约三十米横卧河中,从东岸青龙背俯冲下来,过江而去,这就是邓井关远近闻名的“石龙过江”奇景。
这“石龙过江”巨石,刀劈斧削现仍矗立在釜溪河两岸,岩层结理并排对峙,自成天然石峡,石成关门状,仿若一道石门,形成“关门石”。加上邓氏家族在此凿盐井、开井灶,故名邓井关。
“坐狮笑,猛虎跳”。“草鞋渡域坐狮笑”,草鞋就是现在小河街汇仙桥河沟处,古时称为草鞋渡。坐狮子笑,形似坐狮子,正坐落在小河街横街子侧面,面向釜溪河,早上太阳照着岩层,岩洞形像一座笑面狮子,坐落在江边。“江域作威猛虎跳”,江域就是邓井关的釜溪河与沱江交汇处,称为江域。江域作威就是沱江涨大水,釜溪河也涨大水,邓关井河水高涨时跳跃的“猛虎”明显地显露出来。虎头即在邓关大桥西岸,现在已将此虎头挖了,1998年一开发商挖此山时,还挖出了几坐汉代古墓,就是现在的“上海花园”处。
这只“虎”是一只奔跑跳跃的虎,据懂风水的老人介绍,虎的前脚就在邓关土门寺(即邓关粮站仓库),后脚在沿滩区邓关镇新塘6组,据说虎在跳跃时还蹬了一个大氹,即付家沱。邓井关涨大水时在东岸青龙背山顶观看就非常明显。
“千人拱手,万盏明灯。”历史上自贡盐业兴旺发达,除自流井、贡井、大安盐厂井灶外,釜溪河沿河还有詹家井、王家井、徐家井、太源井、邓井关等盐业井灶,当时盐业运输大多数靠水运。沿釜溪河经邓井关用盐船将盐运往川内的泸州、宜宾和云南、贵州等省,白日有千人拱手,夜晚有万盏明灯,反映了当时邓井关的兴旺发达。
“将军护马,百万雄兵”。站在釜溪河东岸的青龙背上,瞭望西岸现富顺水泥厂山坡峻岭,山势雄伟,形似马鞍,一匹带鞍的骏马在将军的护卫下整装待发,将军山临江坐立,雄伟壮观,在风水学方面称为内堂,就叫“内有将军护马”。
从邓井关釜溪河至沱江交汇处,即富顺平南河口还有一条石夹口河在此交汇,富顺县永年镇高河村就形成四面环水。高河村22组由南往北,由低往高,形似万马奔腾、百万雄兵之山势,山峰形似报捷旗,浩浩荡荡。千军万马,百万雄兵,涌入邓井关。
“子子孙孙伴皇帝”。“骑上青龙背,随着龙过江,对面猛虎啸,游往兜子庄。”这是流传在富顺和邓井关附近的一首民谣,它描述了邓井关古镇,“青龙”背上和“猛虎”的险峻和奇特。从青龙背西行两百余米,便到邓关大桥与邓关闸堰之间,东岸现富顺县富世镇卫生院正对西岸邓关闸堰,山嘴石壁恰似一条巨大的龙脉,此龙听到猛虎啸后,便从邓井关经黄坡岭游到兜山,古人便留下“兜子山下一穴地,八百诸侯齐拱立,若是谁人葬着了,子子孙孙伴皇帝”的风水宝地民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