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温暖的土豆致敬

家乡区县: 山西省方山县

向温暖的土豆致敬

     世界教科文组织曾经来考察,经过吕梁山腹地的时候,惊叹:这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一代代的老百姓不仅繁衍生息,而且将日子过得诗情画意、熠熠生辉。春天,漫山的桃花,述说着爱情;夏天,遍野的庄稼,歌颂着生命;秋天,瓜梨桃果,分享着收获;冬天,窑顶的白雪伴着炊烟, 昭示着安宁! 是的,日子是简朴的。这里没有大片的良田,但沟沟壑壑,屋前坡头,无论空间有多小,只要开垦,就能开花结果。一畦黄瓜,两垄芝麻,玉米地里的红豆花攀上穗顶,像个调皮的小姑娘,高粱地里一排排黄豆,探着小脑瓜……

   是的,食物是简单的。但简单的食物却有着不简单的心情。一种粮食,可以做出许多种样式。农民向来不缺少才智,不缺少聪慧。比如黄豆,可以用锤子捣成片,叫“钱钱”,多么美好向往的名字,下到小米粥里,既营养又美味,还可以磨成豆腐,洁白地丰富着餐桌。还可以生出豆芽,在寒冷的冬天,让日子生出丝丝缕缕的希望。

  在方山,土豆是最多见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食物。方山属于高寒地区,盛产土豆。土豆属寒,越冷的地方,它越沙、越面。这多么像方山的人民,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然而,漫长的冬天,蔬菜是不多的,是土豆,简朴实在地像老区人民一样的土豆,为人们提供着最普通也最实在的吃食。

  食物是单一的,但婆姨们的手却不是单一的,他们将单一的粮食翻出许多花样来,保证家人的餐桌上,好多天不重样。今天是“合冷子”,明天是“恶”,后天是“冻山药面”,大后天就可以是“水晶鱼鱼”了……亲爱的你,这些繁复的名字,其实就是一种吃食:土豆。

   这真的很神奇,如果你来到方山一定要品尝一下,这些最简单的粗粮做出来的最美味食物。如果,你不能来,那请允许我用对土豆和家乡人最崇敬的心情,给您介绍他们如何用巧手点亮简单的日子。

  

“合冷子”也叫“杵片子”。先选择一些比较大的土豆,去皮,洗净,然后磨成糊状。家乡的老百姓,是用一种特制的工具,铁皮上打出小孔,将铁皮钉在木质架子上,叫做“合冷子床”,很温暖的名字,然后用凸出来的一面磨土豆。接着用笼布(一种耐用的纱布)将土豆糊包起来,将里面的汁液挤出,挤出的在水里的淀粉就沉淀了下来。将淀粉和土豆碎末搅和在一起,就可以制作了。如果要蒸着吃,就把和好的淀粉和土豆碎末握成一小团,再把一小团的块状,放入蒸笼。蒸半个来小时,出锅,蘸上预先调制好的调料:酱油、醋、葱、蒜、辣椒……又软又韧,鲜香可口。当然也可煮着吃,那样的话,可以是将小团直接下锅,更多的吃法是再加入一下白面,擀成片,切成条状,煮出来,就成了山西面食的吃法了。 “恶”,由于没有资料记载,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一种食物冠以“恶”的名字。当然,这个字也是根据当地土音推测的。想来或许有着将“凶恶”吃掉,留下“良善美好”之意吧。

还是土豆,可爱的土豆。先将土豆去皮洗净蒸熟,然后捣成泥状。家乡人是用饸栳床压成泥的,更省力一些。当然现在锅具发达,可以在高压锅里蒸出土豆来,非常容易成泥。将土豆泥掺入适量土豆淀粉,揉成面团,然后摊在蒸笼里,厚度要两厘米左右,用筷子扎些小孔,以便透气,放入蒸锅,蒸两个小时左右。出锅后晶莹诱人,柔韧软颤。冷却后,切成块状,或蘸着吃,或炒着吃,都美味无比。过年的时候,家乡的百姓家里,都会备一些“恶”,以招待客人。

“水晶鱼鱼”,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水晶宫、水晶鞋、灰姑娘。可正是灰姑娘的勤劳善良才赢得了王子的心。家乡的老百姓不就是灰姑娘吗?让沟沟壑壑里的朴素山村日子,妖娆芳香。水晶鱼鱼的做法和“恶”前半部分做法相同,成泥后掺入适量土豆粉和白面,揉成团,搓成小指头粗的均匀的条状,放入锅中蒸熟,出锅后洁白细润,晶莹光韧,冷却后,配以佐料就炒成一道美味的菜了。也可以将团成丸子状,就成了水晶丸子。

这样的日子能叫简单吗?试想想,日头晒在窑洞里,土炕上热乎乎,张家大娘、李家婶子、王家闺女,在忙乎着这样的饭菜,她们的爷们抽着旱烟袋,说着稼穑之事,该是世上最享受的事情了吧!当然,也可以各自端了一碗。走出窑洞,在崖畔上、树荫下、大石上,看似凑个热闹,也着实比试了婆娘的手艺。

现在,这些食物已经走入饭店、宾馆。但是无论如何,也吃不出那种家做的风味。技术含量或许差不多,但里面融入的却是那种热炕头、巧心思、深情意。

有一天,如果你来,让我带你去,推开一扇窑洞的门,你会看到乡间最美的脸、最巧的手、和一桌最亲爱的土豆盛宴。你会觉得,日子就这样天长地久了吧!

李泽红(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