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宇寺 ~·~~~~

家乡区县: 山西省清徐县

二、龙林山的传说
在清徐县的西北部,有一座龙林山,山青水秀,松柏长青,怀中拥抱着千年古刹梵宇寺,坡上坐着唐代文殊石塔,峰顶矗立着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一年四季,闰景如画,是优美的浏览和避暑胜地。那么,这里为什么叫成龙林山呢?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文殊在五台山传教,当时,五台山不是如今的样子,五峰耸立,气候恶劣,冬季滴水成冰,春季飞沙走石,夏季酷暑难当,庄稼经常颗粒无收,老百姓唉声叹气。文殊菩萨看到此情此景,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气候。他便化作一个老者,前往东海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因为他知道有了这块石头,恶劣气候会立刻扭转。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看到龙宫外果然放着那块歇龙石,未到跟前,已感到有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着进了龙宫,见了龙王,他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供。因为它是费了几百年工夫,从深海底部打捞上来的。它清凉异常,我儿子们工作回来,汗水淋淋,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他们回来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为了造福人间,特来求援的。
老龙王估计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和尚是无法远走的,便放心地答应了他。文殊菩萨感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为成弹丸,他将石头塞进衣袖中,施礼告别,飘然而去。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正是烈日当空、寸草难生的盛夏。当文殊菩萨安顿好歇龙石后,五峰山立刻变得清凉无比。他在清凉造了一座寺庙,取名"清凉寺",便作为他的道场,山也随之而叫作清凉山。
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后,在外工作的小龙们回来了。不见了歇龙石,怒气冲天,当问清楚是五峰山的和尚取走了,便迅速追到五峰山大闹起来。气急败坏的小龙们用龙尾将五峰山的峰顶都打成了平台,到处寻找歇龙石。此时,文殊菩萨出现了,他告诉小龙们,歇龙石在秘魔岩内,你们去取吧,小龙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钻,小龙们刚钻进去,文殊菩萨一念咒语两岩便迅速合拢,将小龙们关在石缝中了。
有一条小白龙非常聪明,他想,老和尚能运走歇龙石,他也一定能制服小龙的,他没有同史弟们钻入岩中,而是向西南逃走了,他边飞边感觉有追赶之声。来到梗阳上空一看,西北的山中有一片松柏林,闻着异香扑鼻,便一头冲下去,躲藏在林中,并将头深深地插进地中。停了一会儿,觉得委憋闷,便将头稍微抬了抬,觉得出气顺畅了。他怕文殊菩萨追来制服他,便一直藏在这里,日久天长,小龙便化为山脉了,人们叫他龙林山。当地方言将稍抬一下头为"圪抬头"。因小龙的头曾在那里稍微抬过,所以,龙头所在的村庄便叫成圪台了。龙液时间长了便形成一条涧水,因此,龙尾处村庄便是涧沟村。
龙林山的这条龙,龙头所在的西北部,在东圪台头的东南面,龙身由南向北,再向东,到石窖村西再向南,龙尾在涧沟村北面。有的文人叫他为盘龙,有的文人叫他为卧龙。《清徐县地名志·圪台头》中说:"传说,此村后面的山脉似龙形,村庄位于龙的头部,故得名''''圪台头''''。"清代知县和羹在诗中说:"满河白石衬青松,乱山含岈隐卧龙。"这些记载都是叙述龙林山这条龙的。

傻瓜(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