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宇寺~~~~~

家乡区县: 山西省清徐县

除上述八重修有记载外,什么时候还重修过,就不知道了。据现在健在的老人们回忆,他们见过的寺庙,有正殿、偏殿、东西殿,有山门、钟鼓楼、照壁、僧院,寺院和门头板上马的《马鬣寺 》,而不是梵宇寺。这很可能在清代或民国期间还重修过,但是没有资料可查了。在光绪《清源乡志》中,对梵宇寺有两记载:一是"净真寺,在白石沟大屋村,金皇统四年建":一是"马鬣寺 ,在马名山内,松柏槎丫满山,为城西胜境"。两寺并存,好象两座寺庙,建在两处。我们考察,实际就是这一座寺庙。《永乐大典》中说:"马鬣寺 ,在县西一十五里白石谷,入中谷二十里山上,今废"。现在,查到的就是这些资料。
梵宇寺一千多年来,几度兴盛,几度衰落,几次更名,几次重建,他香火常接不断,兴盛时,寺内高僧云集,馨声回荡,经声不断,至今仍知姓名的高僧就有正新大师、怀壁大师、凝之大师、戎明大师、全彻大师、资公大师等,从寺前寺后的两处和尚墓地看,砖灵塔已坍塌无存,石灵塔就有数十座。直到上世成三十年代,寺中仍有三个僧人,大和尚傅海金、三和尚、小和尚,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从清源上龙林山扫荡的日军将三和尚打死了,埋在壕之掌的废砖窖里,大和尚和小和尚逃走了。寺庙也在这个时期毁坏了。
2001年,清徐县陈盛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太平先生,为弘扬民族文化,投资1700多万元,又将梵宇寺重修一新。
首先在湾腰沟掌上砌了石坝,并修了24米高、35米长、4米宽的大型台阶,用石料1450多方,并在踏步两旁和石楼上安装了汉白玉护栏,台阶两侧栽植了珍稀落叶乔木栾权,又称灯笼权,花可提黄色染料,叶可做青色染料,种子可榨油。游人从湾腰沟进来,身临踏步前,向上仰望,如置仙境之中。
上了多级台阶是一座大照壁,照壁高2.5米,宽5米,用大方砖对角装饰,中间是一个大大的"佛"字,古色古香,挡住了寺院,保护了佛光。
大照壁两旁是两株千年古槐,树围5米多,高20多米,枝粗叶茂,据传是隋开皇十六年梵宇寺高僧所植,距今已有1500多余年了,是清徐的古槐之最。
绕过大照壁便看见梵宇寺的山门,门前有一双青石狮,一雄一雌,雄的踩绣球,雌的护少保,姿态雄伟,令人感叹。
山门为门带殿,门外两边各置一石碑,一为北汉天会石碑,一为清代乾隆石碑,两碑均十分珍贵。山门两旁是钟鼓楼,为仿明清建筑,飞檐挑角,十分美观。山门殿正中为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旁为哼哈二将护法金刚,这是中国人的叫法,按佛教称呼为护法天神,左边的叫密执金刚,右边的叫那罗延金刚,意为金中最刚,譬喻罕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弥勒的背后为韦驮将军,是保卫寺院的伽蓝。
正面大殿为大雄宝殿,雄伟而壮严,歇山顶建筑,门前有卷棚与四根廊柱。内塑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佗佛,大佛塑金碧辉煌。大殿两旁有配殿,一为普贤殿,一为文殊殿。
大殿左面为观间殿,内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穿着苏式休闲服饰,与其他地方的大不相同,两边站着龙女与散财童子。据天会石碑说,后汉曾建观音殿,北汉又建罗汉堂,内置罗汉十六尊。现将两殿合二为一,罗汉塑了十八尊。据传说,十六罗汉是唐代僧人贯休所梦,他醒来后,将梦中所见画了下来。因此,唐代只有十六罗汉。宋代画家张某绘成了十八罗汉,苏轼为罗汉个个题了赞词,并记其神道感应。一般的观音堂中,十八罗汉是中国塑法,即兴钵罗汉、伏虎罗汉,喜庆罗汉、看门罗汉、长眉罗汉、静坐罗汉、挖耳汉、骑象罗汉、坐鹿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芭蕉罗汉、过江罗汉、布袋罗汉、降龙罗汉、笑狮罗汉。此次却没有塑传说的中国罗汉,而塑成了西方罗汉,名称为梵文。

傻瓜(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