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的人事务必

家乡区县: 安徽省来安县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州西南有亭,北宋欧阳修知滁州时曾来此饮酒,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醉翁亭记》。现在的滁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下设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等区县,代管天长市、明光市两个县级城市。滁州市于1992年12月20日设立。
10
本词条 正文缺少必要目录或最新动态,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滁州
面积
13398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Chuzhou
人口
393.8万人(2010年)
别名
涂中、清流、新昌、南谯、永阳
方言
汉语江淮官话洪巢片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省辖市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著名景点
醉翁亭、琅琊山、皇甫山、明中都皇城、明皇陵、白鹭岛

下辖地区
2市辖区2县级市4县
政府驻地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龙蟠大道
火车站
滁州北站、滁州站、全椒站等
电话区号
0550
车牌代码
皖M
邮政区码
2390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
市花
桂花
市树
广玉兰
行政区划代码
341100
目录
展开
1 概述
2 地名来历
3 自然气候
3.1 气候条件
3.2 自然资源
4 旅游景区
4.1 主要景区
4.2 滁州十二景
5 旅游指南
5.1 美食
5.2 特产
5.3 滁州动车时刻表
6 历史文化
6.1 历史发展
6.2 建置发展
6.3 历史名人
6.4 滁州方言
6.5 节日习俗
6.6 城市荣誉
7 政治经济
7.1 行政区划
7.2 经济概况
7.3 人口民族
概述

滁州市行政地图
滁州市行政地图
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缘,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之间,属“南京都市圈”核心层、长江三角洲合作核心区、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一站,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便为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鱼米之乡”。

滁州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名山、名亭、古关、古寺、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

地名来历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呈“涂水”, 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

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的是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 须知,古代有一些汉语地名,实际是用汉字形式保留下来的古民族语的译音。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历了淮夷、吴、越、楚等氏族部落和封建王国时期,发音演变复杂。作为汉字的“涂”在使用中还有多种义项,

“涂”也通“除”,涂月即农历十二月,除夕即十二月底。

“滁”字的出现,代替了“涂”,专指地名而别无他意,这是古人的一个创造。滁仍然是一个形声字,但也有会意字的内涵。滁地有水有山,作为这个字中间结构的“阝”甲骨文写作“ ”等,象阶梯,意为上山。小篆演变作“”。单独成字楷书写作“阜”,多与土山、山陵、高下、建筑物或地名有关。“余”在甲骨文中也是象形字,表示房屋建筑。“氵”加“阝”加上“余”,表示有水有山有城池建筑的地方就是“滁”,同时也保留了古字chu的读音,形声加会意,多么符合地理事理,真是妙极了。

然而,一个文字的发明使用到普遍被社会接受,要经过漫长的实践检验。“滁”字的发明和流行,根据资料推断当在南北朝到隋之间。北魏北齐时期,这一带曾置过临滁郡。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置滁州。隋以后,滁州、滁河作为州名水名,逐步沿用下来。唐《六典·淮南道》有注云:滁水出庐州之梁县(今肥东梁园)。滁河代替“涂水”,正式见于唐代典籍,故《辞海》注:涂水,古水名,唐改“涂”作“滁”,即今安徽省滁河。直到北宋初,文字学家徐铉整理审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才把“滁”字作为新附字收入其中。

自然气候

气候条件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初霜为11月4日,终霜为3月30日,年无霜期210天。

自然资源

物产丰饶,矿藏丰富。滁州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动物资源、次生林木、竹、中药材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矿种近40种,其中非金属矿是滁州市的优势矿产。岩盐、芒硝、石膏、玄武岩、石油储量居华东之冠;而岩盐矿、石膏矿是安徽省唯一的大型岩盐、石膏矿床;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绢云母、钾长石等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部分矿种储量大,其中硅石、凹凸棒石、铸石玄武岩、岩盐、芒硝、石膏、石油等,几乎占据安徽省全部或大部分储量或是唯一的矿种,部分矿产在华东,甚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石英岩(硅石矿)储量居华东之冠,广泛分布于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和南谯区,累计探明储量1.62亿吨,预测远景储量在15亿吨以上。其中凤阳县石英岩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石英岩的开发加工,使凤阳县成为迅速发展的玻璃产业制造基地。其他特色非金属矿有绢云母、凹凸棒石粘土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景区

滁州拥有琅琊山、皇甫山、韭山、令狐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明皇陵、明中都城、琅琊山摩崖及碑刻三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滁州,不仅以自然山水之美著称于世,而且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都有诗文为之称颂。 滁州名胜首推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山中大片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林壑幽美、溪流淙淙,密林之中掩映着建于唐代的琅琊寺和建于宋代的醉翁亭(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及姊妹亭“丰乐亭”;还有集“古驿道、古关隘、古战场”于一体的“金陵锁钥”清流关。山间摩崖石刻遍布,其中“欧文苏字”碑、吴道子观自在菩萨石刻像被称为“镇山”之宝,标志着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要景区

滁州市区:琅琊山风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旅游度假区、清流关、九天峰生态旅游度假区、二郎湖、花山彩云洞、西涧湖、丰乐亭、龙蟠河公园、清流河公园

来安: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皖东烈士陵园、孔雀寺

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龙山寺、三塔寺

天长:釜山卧龙公园、天长博物馆、龙岗、护国寺、沃公祠、高邮湖、红草湖湿地公园

明光: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

定远:虞姬墓、藕塘烈士纪念馆、金山滴水寺

凤阳:明皇陵、明中都城

滁州十二景

浙江湖州贡生尹梦璧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在滁州任通判时,将滁州秀丽风光的最佳景致归为滁州十二景。十二景分别为:琅琊古刹、让泉秋月、丰岭祥云

若惜(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