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汕尾民间武术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主要门派
汕尾民间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创立了蔡莫派和“黄氏子母韧拳”内家拳,属国家稀有的民间拳种。
1、“黄氏子母韧拳”内家拳法的由来
北少林拳安徽凤阳传人黄三,女,生于光绪3年(1878年),5岁开始在曾祖父的指导下练筋骨习武,17岁时已身怀少林柔拳、练步拳、梅花拳、蝴蝶掌、罗汉十八掌、罗汉拳等,还有少林棍、刀、暗器飞刀等北少林拳武术的精湛技艺,尤其擅长蝴蝶掌、梅花掌、少林柔拳、飞刀、内功等。同时,还学习了中医骨伤科和疑难杂症的知识,深得少林伤科始祖异远真人传下的真方医术和清代技击大师黄严的技击秘诀及神效骨伤科秘笈,医术精湛。黄三排行最小,深受师傅兼曾祖父的疼爱,成了第五代传人。
光绪21年(1896年),师傅命17女士前往京城配合已经准备好的人员劫狱,营救义和团义士。17女士从安徽赶到京城预定的地点会合时,因泄密,劫狱失败,人员死伤过半。武艺精湛的17女士与宫廷、清兵高手搏击后,寡不敌众,分散逃离并遭清廷追杀通缉。17女士劫狱之举在京城乃至全国轰动一时。黄三只身南逃过长江来到南京。
初夏的南京城,二更时分,峨嵋派“会门”拳高手、广东海丰捷胜籍人仕翁明晃谈妥了生意返回自己的海味商铺,只见一女子身着披风,腰挂长短两剑在骑楼下瞌睡,于是叫醒她并请入商铺,问明原委。翁明晃同情其侠义之举,便留其在商铺居住。在相处一月有余的时间中,他俩爱好相同,谈医论武,也产生了感情。随后,俩人商量卖掉了商铺,从水路赶回广州“一德路”海味商铺,两个多月后又乘船至汕尾再转回到捷胜。回捷胜后,经多方暗访,认定捷胜黄家可靠,而黄家也愿意接受黄三为女,至此,有了个立足安身之处;由于黄三还是清廷通缉犯,所以处处小心,隐名埋姓,以防不测,村中人称之为“翁伴”,一直到民国初期才恢复“黄三”本名。在黄家住了四个月有余的黄三,终于在1896年冬被翁明晃迎娶回大流村完婚。翁、黄婚后生有四子,按商定上三子姓翁,第四子姓黄。第四子名份上分给黄家母舅做儿子,实际上是继承黄三之香火,辈份按黄家排辈。
黄三于民国初期开始收徒传授武艺。黄三收徒重武德,对来报名的学子先问明三个问题:1、对国家的看法和对国家的贡献;2、对老百姓的态度和观点;3、学武为什么?在72名徒弟中最疼爱的弟子是李劳工,后成为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的农军自卫队大队长。有一天,从县城来了个学生哥要拜黄三为师学艺,因为没有可靠的人介绍,黄三没有答应,2天后,弟子李劳工带着县城学生哥再次拜访,恳求拜师学艺,黄三认为有家乡得意弟子李劳工引荐才收其为弟子。该青年家住县城,姓吴、名建民(后成为中共紫金县委第一任书记)。并告诫弟子学武要为国出力,从善为民。后来,黄三第四子黄杰娶吴建民之妹吴屏(玉芳)为妻。
黄三的丈夫翁明晃在授徒习武时,她积极配合指导。翁明晃有三位武艺比较精湛的得意门生:海丰县城西南村的刘成芳,田墘镇郭厝寮村的陈仁桧(字陈芳),赤坑镇沙港村的曾茂悍。这三位徒弟也曾受过黄三的调教。民国初期,黄三居在汕尾授武的同时设立了医馆,为穷苦百姓免费治病,救治接济穷人,小小药柜立了个“济世堂”。黄三一生生活朴素,不谋名利,一身正气,愿意为国为民出点力。她无私授予吴建民、李劳工治疗枪伤的祖传青草药方,为当时缺医少药的农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915年,翁明晃夫妇将家庭迁至汕尾市区(原汕尾镇卓厝井区“婆宫”)仁和巷,后搬新鱼街菜园3巷37号,其余三子翁姓留居捷胜。传授武术场地是在后寮佛祖宫后面的修善堂。黄三第四子黄杰于1917年在汕尾镇仁和巷出生,黄三一直随四子起居生活。黄杰从小受翁明晃调教武术,成年后在关爷宫庙前街开了间“名烟裕昌”商铺,经营自制烟丝。
1949年10月15日广东汕尾已经笼罩着解放的气氛,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迎接和平解放。这天,黄三的长孙黄坤泽出生了,黄三喜出望外,大叫双喜临门。坤泽出世后“三朝”,黄三便把大孙抱到她床上,运气贯顶。一年时间,黄三每天早上四时和傍晚五时都用气功为大孙运气贯顶。此后,大孙的生活起居都和黄三一起。1956年,8岁的大孙坤泽成为祖母黄三的弟子,开始练拳习武,16岁被授为入室弟子第六代衣钵传人。黄三把一生的拳艺、中医骨伤科和疑难杂症秘方传授予长孙坤泽,并教导坤泽要胸怀阔大、济世救人,化解武林恩怨的武德和弘扬医德。
1966年10月15日是大孙18岁生日,一大早黄三为祖师上完香,做了甜面条给坤泽吃,然后跟坤泽回忆当年17女士劫狱时,碰上两位高手,一个是戳脚高手,一个是宫廷高手,黄三使出了浑身解数才脱险,告诉大孙必须在有机会的时候想办法学到这两门武术,把祖传武术和戳脚、粘衣十八法浑为一体,努力创造自己黄氏的武学,精益求精,发扬光大。1972年2月,黄坤泽在某地巧遇河北省籍拳师刘润中得其许可拜其为师,师傅知道坤泽身世,特别是黄三的传奇人生,对坤泽疼爱有加,遂授给坤泽“戳脚”、粘衣十八法、混元气功、金钟罩气功、擒拿和刀棍,以及子午流注法和医治法则,并告诫坤泽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胸怀阔大,审时度世。因坤泽武功、医学底子扎实,一教便会,举一反三,于1975年得刘润中师傅真传回到了广东汕尾。
回到汕尾,坤泽便把三年学艺的情况跟祖母细说。从此,在祖母三年半的再次悉心指导下,坤泽将祖传的中医骨伤科和疑难杂症南北派的流注、治法汇编成了《黄氏中医骨伤科要旨》;同时,把祖传武功和戳脚、粘衣十八法、岳家拳、混元气功、金钟罩气功浑为一体,精益求精,创立了“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
“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以少林柔拳为基底,柔合了戳脚、粘衣十八法、岳家拳法、蝴蝶掌和梅花掌等形成“子母韧拳”。内功方面以混元气功为基底,参考了1917年出版,章乃器先生着的《科学的内功拳》,形成了“黄氏子母韧拳”的内功拳法。
黄氏的内功拳法为“怀育导引功”,有动功、静功。
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以八卦的生克为内容:
干元享利贞,兑泽英雄兵,艮山封敌路,离火架炎轮;
坎水涌波涛,坤地留人伦,巽风推山岳,震雷霹雳中。
子拳为小架八套路,母拳为大架八套路,八八六十四卦。
108个专盘功连环动作,按照内功拳法在演练中要做到外三动内三动结合,调养气血,自然呼吸,调息吐纳绵绵不息,意念自然。动作以意念为主体,粘、挤、靠、随、掤、按等内容围绕一个天体大地的螺旋锥混元气体,把各种武术动作通过怀育意念的导引进入人体正常神经反应中去,使天、地、人溶为一体,意念在螺旋锥混元气体中能使每个动作达到韧的最高境界,那便是刚柔相济的最高境界了。
学习“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必须要胸怀阔大,容忍的胸襟、宽容的理念才能修练此拳。
祖母黄三在完成了“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和黄氏“中医骨伤科要旨”的指导工作后,于1979年秋仙逝,享年101岁。
黄坤泽从此便成为了“黄氏子母韧拳”第一代的掌门人。
2、蔡莫派拳术的渊源、风格特点
民国初年,陆丰市甲子镇刘仕忠(三脚虎)跟峨嵋高手蔡师傅学习峨嵋“化门拳”,满师后再跟海丰县南少林高手至善禅师徒弟莫遮蛟后代学莫家拳,得两位师傅之真传。刘仕忠对武术有很好的造诣及研究才能,他把两种拳术熔为-炉,取其精华,自成一派,为了纪念、感谢两位师傅的传授,遂把所研究总结的拳术称为蔡莫派,成为蔡莫派创派的-代宗师。
“化门拳”是峨嵋派“五花八叶扶”的第六叶,也叫“化门拳”中“蚕闭门”,“蚕”即是行拳时如蚕吐丝绵绵不断,“闭”即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也有人认为化门即是手法多变颇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于花拳,故名“化门。
“化门”的风格和洪门相反,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多以柔和、小巧为主,多用腕,“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此拳重视单手练习,主要手法有:巴、探、挂、拿等,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空手脚轻快,“化门”中的典型套路36闭手,36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称36开罡手),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攻防严密、刚柔并济,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
莫遮蛟是汕尾市区人,西元1742年到南少林学艺、
被至善禅师收为俗家弟子,是至善禅师得意门徒,莫遮蛟学
艺成后回汕尾授拳。据传说,清王朝曾以“经武图谋不轨”为由大破少林寺,后还派高手追踪到海陆丰企图消灭南少林海陆八大弟子,莫遮蛟逃往东莞隐居,莫遮蛟在南少林学得拳术并经总结发展成为莫家拳,后来成为广东五大拳派之一。刘仕忠先生跟莫遮蛟后代学到了莫家拳。
莫家拳注重腿法,南派风格,这种拳有36套配套脚法,
江湖上称为“无影腿”。其腿法刚柔相济,灵活多变,虚实狡诈,处处着眼下三路实用技击,腿不过肩,凶猛快速著称,其手法运用南派五行手法,利用引进落,截击冲剌是南派拳术的拳法之良种。
蔡莫派的手法有:巴、探、挂、拿、开,化、缠、跟等。
四、汕尾民间武术中的中医骨伤科和子午流注学简述
清、民国时期,不但南北少林派和峨嵋派、北腿戳脚传入了我市民间;随这三大派还传入了中医骨伤科和子午流注学(汕尾人叫“掠血路”)。
中医骨伤科主要内容包括:跌打、正骨、扭伤、痹症(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等)疑难杂症包括各种外科疾病。中医骨伤科南派少林、峨嵋派主要是去瘀生新治法。北少林伤科始祖异远真人传下的中医骨伤科“萱表治法”(即黄氏中医骨伤科要旨)。各家都有秘方,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中药的配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寒热虚实,五行生克作用,辨症施治,利用秘方根据病人的体质、节令、症状,从秘方中加引经药物进行治疗。正骨方面手术正后夹板,根据中医骨伤科的三期治疗;第一期去瘀生新、第二期舒筋活络、第三期补肝肾,这是内治法和外治法结合的治疗法则。
血路(子午流注)学有南派与北派,总的是按照四大穴位分部而成,血路学中分天罡地支血穴,所谓血路南派点动脉、北派点静脉,按每天24小时分为12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个时辰2个小时,每个时辰分上下四刻共 8刻,每刻15分钟。总的有36大穴、72小穴(不同针灸穴位)血路学有六十甲子穴的天罡、十二地支、两仪、四象、八卦十四大穴,全年、四季、12个月,24季节血路等,通常五行内的师傅才会点血路,点血路主要分为三大手下法。力点方面手指入肉半指甲深称五分深,满指甲深称十分深,血路穴位有深浅之分,也各有分点到之后发病的时间,这是外家高手的点穴、内家高手的点穴是用气功透穴,不存在手指点穴的深度、点到血穴之后都按何种血穴的药方尚进行施冶。
五、结语
广东汕尾市民间武术种类多,传承发展至今有25种拳术;文化内涵丰富,继承了习武强身、除暴安良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用性强,传布甚广。除广东各市县,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外;在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东南亚一带国家,都有汕尾的徒弟、徒孙,有的传承了几代。汕尾市创立的两大拳派,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必将为汕尾民间武术文化增添光辉的篇章。深入研究汕尾民间武术文化,加强交流,磋商武艺和民间医术,克服门派之成见,正确引导习武人员树立优秀传统武德和医德,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汕尾民间武术理应成为我市挖掘、保护和扶持的对象。在文化大市建设中,汕尾民间狮舞、麒麟舞艺术与民间武术紧密结合的传统特色应发扬光大,树立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品牌,立足汕尾、冲出广东、走向世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