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名人

家乡区县: 浙江义乌市

 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前222年,距今已有2232年的建县史,1988年撤县建市。据金华府志》记载:“东汉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皇太孙刘辉有潜德,锡封于乌伤,为‘义阳王’,号‘乌伤郡王’,以镇越中,命威寇将军杨茂扶驾,以辅之。刘辉是义乌历史上有姓氏记载的第一任县官,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孕育一大批名人志士。都以他们的文章、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
才华横溢--骆宾王
【初唐四杰·骆宾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初诗人。资质聪颖,七岁时,便以一《咏鹅》诗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之为“神童”。 骆宾王一生生性直,讲求气节、不曲意奉承。骆宾王诗才横溢,一生创作的诗文,数量浩瀚,留传有130余首诗,诗作与同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的诗,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人品与诗品、文品都是一流的,值得后人敬仰和钦佩。近来在骆家塘当年咏鹅所在地,建起了一个占地六十亩,以骆宾王的一生为素材的仿唐园林,以表后人对这位杰出诗人的怀念。
抗金名将----宗泽
宗泽(1059-1128),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将。嘉祐四年十二月生于今联合乡新厅附近的板塘村,后迁移福田乡宗宅。 元符元年(1098),任浙江省龙游县令,并创办学校,聘请教师。崇宁二年(1103),出任山东胶水县令。政和三年(1113),调知山东掖县。宣和元年(1119),因反对朝廷连结女真攻打契丹,被贬提到南京鸿庆宫。公元前1126年9月,68岁的宗泽率领随从十多人一到磁州,就抓紧布置防守,整顿防务,训练士兵。不久,金兵进攻了磁州,他利用自制的神臂弓打退了敌人,还派兵袭击敌人粮道,连破河西敌军三十余村寨,从而振奋了军心民心。1127年,康王赵枸即位称帝。由于李纲推荐,宗泽留守开封。7月薪8日,宗泽连呼“渡河!渡河!渡河!”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70岁。宗泽的儿子宗颖与岳飞护送灵柩到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前来瞻仰扫墓的游人络绎不绝。1937年重修,在墓前石碑坊横匾镌刻“民族之光”,柱上刻有“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党三呼。”1984年再次整修,墓前石柱的背面刻有一联:“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承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璞玑长炳耀乎乾坤”。

一代名医----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原名朱震亨,字彦修,赤岸人。朱丹溪从小就十分聪明,酷爱读书,一心想在仕途上发展,谋求一官半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屡考不中。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无用。由于他家原系世代书香,藏有医书,再加上他天资聪明,渐渐地入了门,并拜名医罗知悌为师。朱丹溪治病坚持临症视情,辩证施治,修定了《大观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制定了“相火论”,被誉为“滋阴大师”,还根据临床经验,写下了大量治疗杂病的理、法、方、药,仅《丹溪心法》就记载1337方,被称为治疗杂病的“锦囊妙法”。现日本还有“丹溪学社”。后人把他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四个医师合称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的墓坐落于仿赤岸镇东朱村北墩头庵旁。1992年,又集资修建了朱丹溪陵园,塑有丹溪铜像,常有游人前来瞻仰。

语言学家----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原名明融,号参一,以字行,夏演乡分水塘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先后东亚预备学校、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攻读四年,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1919年“五四”运动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势力称为“四大金刚”。1919年冬,在夏演乡分水塘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就是读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之后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1922年同师生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斗争。1932年,陈望道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这时国民党在白区加紧文化“围剿”,提出“尊孔读经”,“文言复兴”。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拉学哲学家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著作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作文法讲义》、《文法简论》等。
湖畔诗人----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赤岸乡神坛村人。1919年,考入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来又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成了全国闻名的“湖畔诗人”。1930年1月创办了《萌芽月刊》,7月、8月在“左联”办了“暑期补习班”,主办现代文学艺术讲习所。1932年2月,冯雪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3年初,调任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干事,不久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中旬参加了党的三届五中全会。1936年10月10日,鲁迅因病重而逝世,请示中央同意,决定由冯雪峰负责主持鲁迅葬仪,发动群众参加浩大的悼念活动。1941年2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创作了《真实之歌》和《灵山歌》两年后,由党的多方营救下出狱。解放之后,冯雪峰同志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鲁迅研究。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和作协副主席等职。1976年1月30日因患肺癌去世,1979年4月正式批准《关于冯雪峰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同年11月17日为他补开了正式追悼会。在赤岸镇神坛村设立了冯雪峰居纪念馆,并在义乌和北京两次召开了冯雪峰研究会。
历史学家----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伯辰。吴店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11岁时读<<御批通鉴》。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1945年吴晗帮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厂,翻印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毛泽东著作。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以及全国青联副主席、秘书长、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从1949年11月起,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1957年,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和历史剧《海瑞罢官》,受到“四人帮”的批判。

纤云弄巧(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