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嘉定四君子之李流芳(二)

家乡区县: 上海嘉定区

李流芳(1575—1629年)是55岁那年去世的。他是万历年间的举人。州县一级考试,考中的叫秀才,省一级的乡试通过后是举人。李流芳中举,有了做官的资格。但其实,各省中举的人还是有不少。举人,并不稀罕,李流芳以举人身份,被称“君子”、“先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按说,以李家这样一个望族,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甚

至再往上考、直至摘取三甲,都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万历过后,是天启。当时,阉党(臭不可闻的太监魏忠贤)专权,官场腐败、政治黑暗。天启二年,李流芳赶到北京,准备参加会试,但他看到魏忠贤专权排斥异己,于是愤然离去,“绝意进取”,没有再往上考,这样一来,文凭不算过硬。但是,他 “工诗,擅书法,能刻印”,有真才实学,“文品为士林翘楚。”

有件事,很能说明李先生的气节。太监魏忠贤专权,各地纷纷为他建生祠并称九千岁。(生祠:祠堂本是为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贤而建的宗庙,但当时一些地方官为了巴结魏忠贤,掀起为他建生祠的谄媚之举,人为地将一个活人供奉起来。)

那时,离嘉定不远的苏州就建有一座。不少趋炎附势官吏,前去魏祠拜谒。要不要也去参拜,嘉定知县、书画爱好者谢三宾拿不定主意,于是征求李流芳的意见。李先生回答说:“拜是一回事,不拜是千古事”。一身正气,正如其名:百世流芳。

放弃仕途后,李先生以卖画收徒打发生计。他的教案,后来结集出版,名字叫《芥子园画传》,是最早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李流芳最擅长是画江南山水。他的理念是:“山水绝胜处,没恍惚不自持,强欲捉之,纵之旋去,此不可与不知痛痒者道也……凡山水皆不可画,然不可不画也,存其恍惚者而已矣。”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于“虚”与“实”的关系的理解。所以,他的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往往能在有限的空间画面中表达无穷之意境,令人浮想联翩。

有意思的是,李流芳开创了在画作上记录“浮生一日”流水账式题赋的先河。比如,在“新绿映槛,雨润欲滴”的闲适中,二三知己,用名窑瓷器或古玉的杯子斟酒畅饮。饮到兴起时,客人竟反客为主,要求主人作画。于是,两个微醉的朋友展开素纸,一边谈天,一边泼墨,画成了,理应题上一首诗,但此时画家却醉不成吟,便索性用一篇小品文来代替,把一天的生活经历记到画作上。

于是,他的画作上,便有了“舟中热甚,不堪近笔墨”,画纸“开而复卷”,“灯下饮数杯”这样流水账式的记录。

作为画家,李流芳常常到外地写生画画。在虎丘,他总结,“虎丘有九宜”(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落木、宜秋爽、宜夏、宜夕阳)。也就是说,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虎丘都有独特的景观。至今,老李的九宜,还是虎丘揽客的金字招牌。不经意间,老李还为发展苏州的旅游作了贡献。

为画家的李流芳,并不满足于画纸上的纸上谈兵,他把画作的美,化为现实,留给了嘉定和嘉定人。南翔的古猗园,就是他设计的杰作。

肉肉(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