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那些事

家乡区县: 安徽省桐城市

作为一名桐城人,我深感骄傲,我们桐城以文都而称,这倒不是我们自吹自擂,知道我们桐城人的都知道桐城桐城的一些名人,比如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张英等,我们桐城有一处风景叫六尺巷,为什么叫六尺巷,这是有缘由的,相传张英宰相当时在朝为官,在桐城老家他所在府邸旁边也是一名大官,两家因为墙角的事情发生了一些矛盾,远在京城的张英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书信,了解了此事的张英宰相便提笔写了一首诗,随即便让管家给家中捎去,家中的眷属收到了此封信打开一看,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一封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中的眷属看完之后没有多说什么,随即便让出了三尺,而此时隔壁的大官员家里也让出了三尺,如此便在两家之间有了这六尺巷。此故事后来也广为流传,所以说有时候不要为了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反而会使问题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在桐城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早上天还没亮,就已经看到孩子们熙熙攘攘的去上学了,睡梦中的人们都可以听到孩子们朗读诗歌的声音,由此便有了文都之称。至此导致了桐城派的产生,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文人的精神,所以也让我们这里的人都形成了一种热情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不管走到哪里,心系桐城,若有朝一日能有能力,必定为家乡献出自己的一份。

    

明只是意外(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