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复兴时期
当代的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是远东的金融资讯中心。夸张点说:是一个机遇满天飞、遍地“银纸”的世界。据权威方面估计,有1亿港元身价的巨富,最少有2000人。即平均不到3000人,就有一名巨富。以这一方式计算,香港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地方了。又据权威资料的约估,香港地方:每1.5人有l份日报,每1.5人有1台收音机,每2.5人有1台电视机,每1.5人有l部电话,每30人有一部轿车。这不愧是东方世界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在那3000名巨富中,有一半是“旧富豪”,他们受荫于“第一代”的余泽,以”阿大舍”、“阔大少”起家。虽然说:“创业难,守成亦不易”。毕竟比起那些白手兴家,创业维艰的“第一代”,自然显得潇洒风流了。在那3000名富豪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崛起的“新富豪”。他们多数以家庭式轻工业或经营小本贸易,勇敢拼搏,白手兴家。这里面有好些是陆丰人。
近现代时期,陆丰人之所以走裙带路,多数是因为逃饥荒、走壮丁、避仇家、躲战乱的“求生者”。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第一代”。“第一代”在香港开拓的特点,如上述:一、少政治支持;二、少资本;三、少文化。所以成就不大,影响也不是那么深远。至当代,时约1961年至1962年间,中国处于经济特别困难时期,甚至发生相当程度的饥荒。当其时,大陆的报刊虽然一如既往一个劲在宣传香港是一个罪恶的渊薮,一个“臭港”。而陆丰,却有一批又一批的“经济逃亡者”,他们不顾一切,誓不返顾,逃亡香港。真是令人惊煞。那时正值全球性的经济复苏,也是香港的经济腾飞;产业结构转型换代之期,所谓“欣逢盛世”。这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创业者,正是百年难遇的好时机。又值这些逃亡者年青力壮,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正是风华正茂,文武兼备者,他们抱着破釜沉舟、死不旋踵的决心,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他们初由帮工、做厂;继而入股参股、独立经营、开坊办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稍有所积,即扩大生产,不避风险,不怕挫折,屡扑屡起,百折不挠。以一业经营为主,以多业经营为辅。只要有利可图,任何艰难困苦,都不会令他们却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拼搏,竟然奇迹般的出现始料不及的情况:部分幸运者终于由“穿着水裤头的偷渡者”,由洗脚上岸的一无所有者,成为亿万富翁的香港新富豪。他们不再是被渺视的“大陆仔”、“大圈仔”。他们成为港澳陆丰人中的中坚,成为香港社会名流;成为回汕尾市开工厂、办企业、赞助公益事业的最大投资者,爱国者。有志者事竟成,他们是时代的骄子。有的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正是:“廿年拼搏无人问,一朝发达天下知。”可歌可叹!正是:
两地因缘一线牵,风风雨雨说当年,
香港虽然风光好,难忘陆丰是故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