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美食指南
同里气候温文湿润、河汊布满,盛产河鲜及各种水生作物。最有名的是状元蹄和用白鱼、鲈鱼、桂鱼、王八等河鲜烹制的水乡名菜。小吃方面,百果蜜糕、鸡米头、莼菜、莲藕、闵饼、大肉馒头、酒酿饼、麦芽塌饼、青团子、赤豆饼、小熏鱼都是别具地方特征,游客能够到百年老店益隆酱园、谷香村、南园茶室品味。同里名菜有糕里虾仁、三丝鱼卷、农家草鸡煲和香油鳝糊。一进入同里古镇你就能看到袜低酥的身影。
袜底酥
“袜底酥”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幽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大家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之所以受人欢送,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重复揉和五六次到彻底均匀停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 才干一层层薄得通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造精密讲究,质料配比严厉,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干不穿孔,不泄露。
作为同里镇传统茶食之一的“袜底酥”,以其清新松脆、甜中带咸的口味成为不少老同里和前来同里旅游的客人们争相购买的特色食品。小小的酥饼,一层一层薄如蝉翼,形状呈腰子形,有点象袜子的底,所以得名“袜底酥”。相传“袜底酥”是南宋民间效仿宫廷茶点制作而成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别看这“袜底酥”又小又薄,不怎么起眼,但它的制作工艺却是相当得考究。从选料、制坯到烘烤,每一步过程都有严格标准。据同里镇“林家铺子”店主、有着20年糕点制作经验的林德标介绍,“袜底酥”用料以面粉和猪油为主,配以糖、盐、芝麻和香葱等辅料。其制作过程包括油面和油酥制作两部分。首先用面粉、沸水和油合制成油面;然后用油和面粉合制成油酥。油面包着油酥,搓成长条,滚上芝麻、包上馅心,再分成厚度均匀的小块,最后用擀筒将其擀成袜子的形状,生坯即可成型。为了使每一个“袜底酥”看上去匀称、好看,林德标给它们都制订了一个标准,那就是每个生坯“袜底酥”的重量在35克左右(烤熟后为30克),厚度控制在2—3毫米。生坯制作好以后,就要把它拿到电饼炉里去烘烤了。需要注意的是烘烤必须在180度的高温下进行,待炉中“袜底酥”呈两边金黄、中间鼓起状才可出炉,这个时间一般需要5—6分钟左右。
一炉香喷喷、金灿灿,又松脆可口的“袜底酥”就这样出炉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