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摩崖造像位于盂县肖家汇乡南兴道村的千佛山。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山上曾建千佛寺,寺庙旁侧凿有大型壁龛3处,内有石雕造像总计1100余尊,营造年代自北魏永熙元年(532)始至唐开元(618)时期,长达200余年。民国盂县知事王昌所著《金石志》对此有所记载。现仅存壁龛一处,平面为长方形,无后室,举高米,阔宽8米,面积达40平方米,以营造塔状佛龛为主,故又称"塔窟"。其左面造像共21层。其中,上5层,每层均列16尊;正中央镌着象征皇帝的主佛像一尊,其两侧并列3层,每层均列车尊;并在其间镌刻有9厘米大小的确良 "永熙元年造"、"兴和三年造成"的文字。其右面共造像22层。其中,1至2层每层均列像22尊,3至5层每层列像25尊;6至8层每层均列像23尊;9至12层每层均列像21尊;正中雕大像1尊,并列两侧的左竖排8层,每层列像12尊,右竖排2层,每层列像60尊,其间镌有4厘米大小的字,注明上述造像系"东魏兴和三年"造。此处造成像总计900余尊,大者尺余,小者寸许,姿势各异,线条优美,衣饰富丽,布列不拘一格且又严谨有序。在高丈许、宽三丈的寺内石壁上,刻有摩崖佛象一千一百余樽,大者尺余,小者寸许,为北魏、东魏、隋、唐各代所造。摩岩造像虽经风雨剥蚀,仍线条流畅,形象清晰,栩栩如生,刻艺精湛,巧夺天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