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杰(1910~1985)系武胜县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生于1910年,卒于1985年,终年75岁。出生在南充县青居镇小商家庭,父辈经营中药材和棉花。在他十二岁时,父亲病故,家境衰微,生活困难,经人介绍到武胜县沿口镇恒太丰粮油商号当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专心致志,逐步掌握经营规律,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
1927年原商号老板,因市场不景气,亏损倒闭。明仁杰就顶起恒太丰粮油商号的招牌,除继续经营原店业务外,加营了食糖业。由于他善于经营,恪守商德,生意逐渐兴旺发达,常来往于南充、武胜之间。1928年正式为武胜县沿口恒太丰商号经理。又在南充开办了“群利实业社”,并兼任业务经理,在南充市场也站稳了脚跟。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合川建立了“明仁杰信托行栈”。同时将南充“群利实业社”的招牌又挂到了合川,他任该社驻合办事处经理,震动了合川各界,赢得了信赖。1934年接受中央粮食管理局长卢作孚的委托,代购稻谷;1935年接受四川省粮食管理局长万国赖的委托,也代购稻谷;1938年接受中央经济部长翁文灏的委托,代购植物油,设立渠、保、遂三条河流植物油收购处,他出任经理,管辖“明丰”(收购渠河一带的油)、“和丰”(收购嘉陵江沿岸的油)、“信源”(收购涪江一带的油)三商号,并在合川东津沱和南津街修了两座大型仓库作物资存储集散点。
由于他在粮油经营上有了声誉,1940年接受中国银行总经理都越周(翁文灏的女婿)和重庆冠生园老板冼冠生合办的“四川榨油厂”的委托,担任该厂驻合川办事处经理,代购大量原料植物油。1943年接受粮食部长徐堪的委托,在合川代购粮食。并联合合川盐、糖、油、粮的巨贾易松樵、陈中秋、李玉田、舒伯耕、谭子成、陈华清、冯树瑶、段弟樵等人组成“九人团”为官商代购粮食,资本雄厚,基本上在合川市场形成了“垄断”。
1944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他估计到中日战争结束后的上海,各种物资必然紧缺,期获善价。他便极力囤集桐油,希图运往上海出口。但到1945年日本投降,物价陡跌,而使所储十六万斤桐油迫不得已就地贱价出售,亏本倒号。1946年他企图重振旗鼓,将残留资本在重庆办起了“鼎华进出口公司”,经营桐油、药材、牛羊皮和猪鬃,并与“中国植物油公司”经理罗家选、工会文书杨协合伙经营“勤业植物油行”,他担任经理。又与美国驻渝的“利生洋行”、“义瑞洋行”挂勾,便开拓了渠道,疏通了销路。转身与阆中商会会长、陆合丝厂厂长冯范奎、副会长柴善虎等合伙开办“保渝”商号,将阆中一带的桐油运往重庆,供应出口。为了保证植物油的质量,特联合“鼎华”、“勤业”、“保渝”三家在江北建起了炼油厂。以此措施,信誉更增,生意盎然,获利颇多。到1947年储存约50吨桐油,还是想到上海走一趟。殊知桐油运到宜昌时,突然遭国民党军队胁迫货船倒运返川,装运军用物资。即船抵重庆,已错失良机,又不得已将桐油削价销售,损失惨重,几个企业相继倒号。他受此沉重打击,五内震怯,心灰意冷,丧失了经商的信心。
1948年将所剩资产20多包白糖,200余件棉纱以及全部家具,带全家人乘一只木船回到沿口住家,直到解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