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汉族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仪基本依古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进行。建国后,保障妇女权益,实行婚姻自由,仪礼趋简。现行民间婚嫁,一般经说亲、订婚、送礼、迎亲四个仪程。
说亲 多由男方请媒人上女方家说亲,俗称“说媒”。女方双亲征得姑娘同意后,男青年择日赴女方家,并与女青年见面。女青年回访男家,称为“看屋里(家)”,男方父母多有馈赠。有的男女青年直接互订终身,请人说通双方父母,取得承认。媒人,现称“介绍人”。旧时,双方家长各请阴阳先生拈算男女青年属相,如相克则谢绝,现趋淡薄。
订亲 双方同意后,介绍人从中商定彩礼,然后择日举行仪式,称为“喝酒”。男方父亲(或代理人)与介绍人偕男青年,携厚礼赴女方家。礼物,一般有馒头(12个,称“大馍馍”)、彩礼钱(称“锁锁”)、布匹、衣物等。南部乡镇讲究携带干鲜果,其中必备核桃、大枣、米、盐各两包,称为“封子”。女方家会集长辈及近亲相陪,盛宴款待,有“嫁女会六亲”之说。姑娘在姐、嫂陪同下至席敬酒,男方家长有馈赠,称“挂锁儿”。席终,男方家长执壶去厨房,向女方母亲等敬酒致谢。临辞,女方母亲给新婿有馈赠。退还馒头两个,称为“回盘”。事后,女方将馒头分增近亲,向外宣布婚姻成立。
送礼 亦称“商量话”,“换盅”。多在迎亲前半年举行,男方父亲与介绍人,带齐原定彩礼及妆奁衣物,赴女方家,商定迎娶时间、仪程。女方请长辈相陪,席间,儿女亲家互相敬酒,互致歉意。如遇纠葛,长辈出面调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