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翠峰玛尼山

家乡区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玛尼山在民和众多的景观景点之中算不了什么。况且一听这山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省内藏区的嘛呢山、嘛呢石这些神山、神石上去了。不错,的确与念嘛呢、举行祭祀有关。  玛尼山是官亭镇西一座荒山。很早以前,当地官西、鲍家等村的土族群众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土族传统节日时,有登山送火把、焚香诵经念嘛呢的习俗。这种习俗还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斩蛟龙的故事有关。相传,大禹治水时在积石峡怒斩阻挡治水的青龙和黄龙,当时有一条白龙帮助大禹治水,后来大禹治水成功,白龙化为山形恩泽整个三川地区,保护当地村民。从远处观望,玛尼山刚好就在龙头上,而且两座观景亭恰似两只龙角,宽坪山形似龙身,而龙尾摆到了梧释沟,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座凤山,在中川乡与官亭镇相连接的大胡郎山(土语,意为大红山)。因此,当地群众认为三川地区是一块流金溢彩的风水宝地。久而久之,送火把、念嘛呢的习俗变成了每年一度的火把节,(如今的火把节也不在玛尼山上举行,而是另选在山下一处峨堡上举行。)自然也留下了玛尼山的名称。

      一座山一个景,一片云两重天。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我还是赞美它。不是因为它有一层宗教的神秘面纱,亦或是有多高大险峻,而是赞美它的后天营造,秀气灵异。

      过去的玛尼山,是一座褐红色具有典型丹霞地貌的荒山,除了山势峭拔、双峰呼应、鬼斧神工和风光险胜之外,整个山峰几乎是不毛之地,植被稀疏,没有什么特别。自跨世纪初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到了官亭镇黄河南岸的这座小山的时候,一个名叫秦国祯的官西村农民,毅然鼓起了“大禹导河于积石”的万分勇气,承包了玛尼山,开始了漫长的荒山绿化惠泽百姓改善生态的艰难创举。

      玛尼山有大小三个山头,总面积5000亩。自1999年承包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开发荒山3000多亩,山间修通了机动车简易公路和游客观景人行山道,山顶建起了高扬程提灌水塔,常年有水流入山林草坡,种植山杏、山桃、梨、核桃、花椒、等果树6万多株,种植榆树、沙枣、柠条、黑刺、泡桐、新疆杨等树苗130万株。同时,试栽银杏、新疆核桃、油桃成功,面积已达近万株,总投资已达200多万元。尤其在前山两山相对的峰顶修建了两个观景亭,犹如日月山上的日月亭,在官亭镇或是甘肃大河家,大老远就可看见玛尼山两座亭子,在天地之间英姿飒爽、亭亭玉立。整个玛尼山如丹霞翠峰,植被茂密,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置身其间,如临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桂林山水,小巧玲珑,势如盆景,观之触景生情、宠辱皆忘。然立于亭下,极目远眺,黄河逶迤,犹如银练,烟雨三川,苍苍茫茫,云锁临津古渡,雾遮参差人家,飘飘渺渺,天上人间!

weiba_(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