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去爱

家乡区县: 达州市通川区

当你的朋友做了一件你一直想做却未做的事情,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情绪?恐怕少不了对朋友的嫉妒,对自己的不满,以及还有一份对朋友衷心地称赞和钦佩。采访分手的情侣,让他们讲一讲各自分手的理由,这样的事情也是我曾想做的事情,但是却一直没有去做。所以当看到毛路和赵珈禾写的这本《我们为什么会分手》时,我对毛路真是又嫉妒又钦佩。

这本《我们为什么会分手》是一本情感纪实之书。两位作者在三年的时间里,采访了22对分手恋人,选取了其中15对的故事,让男女双方分别回顾恋爱的过程,讲述各自心中真实的分手理由。为什么我也会想做这样的一件事呢?因为我发现就算一对情侣他们经历了相同的事情,各自的感受和记忆也是不同的,那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一点让我很着迷。

书中这15对昔日恋人,恋爱时间长则6年,短则3个月,年龄跨度从18、9岁的大学生到奔四的中年人,有的是异国恋,有的是姐弟恋,还有的是婚外情。吴淡如说爱情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也分享了每个主人公在爱情里修到的学分。有的人认识到:原来是自己爱得太卑微。有的人懂得了:是我的自私和不解风情,一步一步将她推得越来越远。有的人学会:只有我自己先好起来,爱情才会跟着好起来。要拯救爱情,我得先救自己……

翻开这本书,不管你是否有恋爱的经历,一定也会发出同样的感叹:巨大的差异竟让同一段感情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仿佛两个人谈的根本不是同一场恋爱。我和男友猪妖曾经一起进行为期三四个月的长途旅行。当我们回忆这段旅程时,我以为的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他却不以为然;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我虽然参与其中,却也没多大感觉。我曾惊叹:两个人的差异是如此巨大。

这本书算得上是基本囊括了恋爱的各种形态,对于读者来说很有借鉴和学习的意义。旁观这30个别人的故事,更加让我清楚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异,相互理解的不易,以及想拥有和谐幸福又长久的亲密关系的困难,但是这并不代表两个人无法拥有亲密与爱,也不意味着没有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爱。

积极沟通,懂得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有助于我们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这是我学习心理咨询的心得,也是看完本书后的一个体会。书中的好几对恋人他们不是采用坦诚和直接的沟通方式,而是迂回地试探,小心地揣测。如分手故事九中,林先生是个已婚男,独自一个人在外工作,他始终无法确信李小姐对他的感情。林先生听了朋友的建议,请李小姐来家中做客,在客厅放了与妻子的结婚照,希望引起李小姐的嫉妒和占有欲,以此确认她对他的情谊。而李小姐当时看到这结婚照虽觉得刺眼,心里不快却想到自己第三者的位置,假装什么也没看到。这样的试探一直在他们之间发生着。到头来,原来一对真心实意相爱的男女,一个觉得对方是贪自己的钱财,一个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分手故事十一中,女方以独自租房太贵为由提出同居的要求其实是为了得到一个爱的证明,证明男朋友爱她,有和她结婚的打算。可是男方接收到的讯号是女朋友只图自己轻松快活,根本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他因为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内心自卑又缺乏安全感。工作忙碌的他最大的满足就是回到家享受一个人的宁静。可是有意思的是,关于自己的身世,男方从没有告诉过自己的女朋友。女方也没有告诉自己的男朋友,她其实是想和他结婚。

类似这样不明明白白把话讲清楚,彼此大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是《我们为什么会分手》中的情侣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沟通模式。我一方面为他们的分手感到惋惜,一方面也只能理解:也许这种猜心游戏,彼此的试探和揣摩正是很多爱情的迷人之处吧!

为什么在恋爱中我们需要积极沟通,坦诚自己的想法和心意?一切都是为了彼此理解的达成,是为了心灵的靠近。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认知、价值观、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视角、所受的教育、成长背景,地域文化等都是不同的,异性恋中还要再加一个性别的差异,就像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河合隼雄说的那样:理解别人是豁出性命的工作。人与人之间不理解是必然的,理解是偶然的,相对的,也需要彼此共同付出努力。正因此,我们更需要积极沟通,懂得换位思考,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学习如何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学习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他人。在恋爱中,彼此理解,两颗心才会靠近和融合;彼此理解,这段关系才能变成各自的滋养而不是负累;彼此理解,相遇的你我才能在心间开出动人的爱之花。

鲁祯智(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