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城历史之殇2

家乡区县: 山西省中阳县

中阳城历史之殇2

中阳城内的石牌坊。

      中阳城内最著名的古建筑当属流传数百年的明清石木牌坊,为山西省所有县城中留存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群。牌坊最完整时,城内有明、清两代旌表县人职位、德行的石、木牌坊22座,分布于城内南、北、东街和城郊。此牌坊亦称举人牌坊,明清两代凡宁乡县人获得功名的举人、进士和有一定职位的官员都在城内建牌坊一座,以示功成名就。这22 座牌坊计有双桂坊(举人史弘远、张性)、登科坊(举人杨昇)、掇科坊(举人庞輔)、刺曾坊(兵马指挥贺廷秀)、经元坊(举人杨江)、光裕坊(举人史勉)、诰赠坊(兵备道曹科父曹希周)、登科坊(举人庞贤)、诰赠坊(郎中陈谟父陈继道)、文宗坊(提学道刘有诚)、御史坊(湖广道王友贤)、刺封坊(郎中刘有诚父刘希周)、尚书坊(王友贤)、三世尚书坊(王友贤父王用、祖王英)、南宫高捷坊(进士高严)、刺诰重褒坊(加赠大理寺右寺丞王用)、龙章申锡坊(加赠主事张文)、连步天梯肇登甲第坊(顺天府尹曹科),龙登春榜虎占秋闱坊(进士张藩)、父子承恩坊(累赠奉直大夫礼部制司郎中王弘化,兵备道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王编,翰林院检讨王缙)、兄弟进士坊(王编、王缙)、龙章宠锡坊(云南按察使李洙)。

      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些石木牌楼损毁得只剩石牌坊13座,分布于县城内东、南(旧街)、北三条街。其中东街3座,南街、北街各5座。其外观式样笔者至今记忆在心,牌楼均系红砂石质地,三层石斗拱结构,高六七米,宽五六米,牌坊下方有鼓式底座,牌坊有一大两小门洞,正门仅能通行货车,旁门洞窄小,仅能通行行人。牌坊上两旁和上方刻有楷书大字,颂扬获取功名人物成就。这些牌坊的存在,给古朴的中阳带来了一丝雅致,也成为当地群众引以自豪的重要建筑。但就是这样一批极其珍贵的文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和阻碍城区发展的建筑,和中阳县城墙一同被拆除,毁于一旦,踪迹全无。至今人们谈起这些事来,还在用千古罪人来形容这些荒唐做法。不难想象,如果其时当政的领导人稍有一丝的历史责任感,能给这些文物手下留一点情,当使古城墙和古牌坊流传至今天,中阳古城一定会是比平遥古城更有魅力和名气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郭荣(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