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的明月高高悬挂着,月亮圆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古诗。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这个意象高高的悬挂在词坛的上空,中国人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明月,对于每个人都是那么公平,它始终用温柔如水的月光,照亮我们心中那份细腻的情感。想起东坡居士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居士在中秋佳节,畅饮开怀。发出对明月的感叹。又有一位诗人,道出了对于明月的千古绝唱,这便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咏颂了明月千古不变,将明月与离愁别绪交织,哀愁寄予明月,明月照出哀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同样的,李白也有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千古,不变的是月光,变的是一个个望月怀远的人。
时至中秋佳节,想起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之夜,相望而不能相见。唯有月光相随,寄托相思。透过月光,寄予相思的还有征战在外的将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塞外的明月更加圆更加亮,但是却照不亮归家的希望。岳飞在《满江红》里面写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伴随着他征战万里。云和月见证一个英雄的生平,照亮一个英雄的心愿。亘古不变的月光照彻英雄生前的担当,明月也洗刷了豪杰身后的清誉。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征战沙场的无奈以及归期的遥远,陪伴他们的永远只有月亮,月亮寄托着许多的哀思,月光,是否可以照亮将士们回家的路?
明月照彻的诗人中,有一位需要单独提出来。他不是李白,而是李煜。明月见证了这位伟大的词人短暂的一生。他曾拥有过社稷江山,也曾风流年少,意兴飞扬,醉于月光之下,享受月光的温柔。但是好景不长,江山的交替,让李后主从一个九五之尊的帝王沦落为一个亡国之徒。这其中李后主又见证了多少明月的滋味。特别是远在他乡,望见相识的明月,忆起昔日为君之时与明月的种种情怀让他觉得清冷的月光愈加清冷。吟出一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从年少之时的爱月,到中年之时的寂寞月相随,到现在的恨月。李后主用一首绝命词完成了他对月亮的咏叹,月光照亮了李后主的一生。月光依旧,月下早已物是人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