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旧城迎恩巷 现今商业旺街

家乡区县: 肇庆市广宁县

肇庆旧城区有条迎恩巷,北接二马路,南接江滨西路。民国时期叫迎恩路,1966年改称红卫路二巷,1981年改称迎恩巷。现路面为混凝土结构,长80米,宽8米,总面积640平方米。
迎恩巷的命名与过去在迎恩路南端渡口码头处(原江滨招待所东侧)修建有一座迎恩亭有关。古时,几乎每一个府治所在地的城市,或者处于交通要道的县城,都要设立迎恩亭,一般设在府城或县城的码头或官办驿站附近,当地官员除了要在这里跪地迎接圣旨和御赐之外,还要在此接待朝廷的钦差大臣,或者在京城做官的本土人士衣锦还乡。
据道光《高要县志》记载:迎恩亭建在肇庆城东门外临江之处,道光五年(1825年),高要县知县叶承基捐出自己的俸禄(工资),在迎恩亭前修建了一条两边砌砖的石路。由于迎恩亭临江而建,故此成为人们歇凉和欣赏江景的好去所。方浚师曾为此亭撰联:“驿路界东西,直远通万里牂江,千盘瘐岭;鸿泥谁主客,且坐看春帆洗雨,秋水文波。” 民国三年(1914年)6月,因特大洪水,迎恩亭和二马路一带成为泽国。洪水退后,这里变成了一片沼泽地。民国中期,一些渔民和“咕厘”(码头搬运工)在迎恩亭前的石路两旁搭棚居住。解放初,由于迎恩巷邻近肇庆的客运码头,政府在迎恩巷南端临江处修建了江滨招待所,还在招待所的大门两旁种植了两棵红棉树。改革开放以后,迎恩巷跟邻近的二马路一样,是一条专门从事批发生意的商店聚集的商业旺街。

余景丰(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