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在长治呆了这么久,对长治饮食习惯只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五谷杂粮。
1949年以前,本地百姓所食以玉米面、玉米圪糁和小米为主。小米好像已经成文人们饮食的主打食物。农民和城镇贫民,一般早饭以玉米面糊饭、玉米面窝窝头为主,午饭以小米饭小米焖饭配杂面为主,晚饭以和子饭为主。10天半月吃一顿三和面(用小粉、豆面、少许白面制成),改善生活。只有过年或端阳、中秋、元宵等大节日,才吃肉、白面(或烙饼、水饺)。贫穷农民多数是湿食干存,四委不断。职员、店员、小业主、富裕农民,也以一米一面(即一日中午吃白面,一日中午吃小米)为好伙食。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生活逐渐好转,但吃野菜的习惯农民还保留着。除了1959——1961年的3年困难时期农村食用红薯干等代食品外,其余时间多数人家解决了温饱问题。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白面、大米成了家常便饭。进入80年代,城镇人民很少吃杂粮。早饭为油条、方便面、小米饭等,中午以白面、大米为主,晚饭以汤面、蒸馍为主。农村早饭以小米饭、玉米面窝窝头为主,中午饭以面条、大米为主。无论城镇、乡村,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团聚,都要做十几道菜的酒席,鸡、鱼、木耳等海味山珍,屡见不鲜。
至今为止,小米都是作为主餐出现的,虽然没有肉固有的味道,但是我喜欢它,有家的味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